昨天,记者在一家招聘网站上看到一则招聘启事,原文如下:
“招聘销售人员
本公司代理目前国内顶尖级设备,现招聘全省销售人员,具有良好社会关系的离退休老干部或其子女优先,要求有良好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相关待遇及合作方式均可当面约定,合则约见,应届毕业生勿扰。
记者还看到了不少类似的招聘广告,无一例外都不优先考虑年轻人,如“政府机关或国企工作的离退休老干部以及有深厚的社会人脉关系者优先”、“招聘顾问2名:年龄不限,离退休老干部优先,待遇面谈。”等等。
据了解,营销工作非常辛苦,一般商家在招聘营销人员时要的都是年轻、吃苦耐劳、有销售工作经验、讲求效率、抗压能力强这类人群。所以,当这些主动要求招聘离退休人员的广告一出现,就引起大家关注。
省城一家白酒代理公司的负责人介绍说,有不少行业如高档礼品、老年人保健品、白酒、珠宝、高科技产品等行业,销售工作比较注重培养良好的客户关系,需要特别的人际网络和人脉关系。他分析说,离退休人员有他们的优势,比如有威望、社会责任感强、考虑问题目光长远等等。应该怎么看待这种商家企业利用老同志的独特人脉关系优势来扩大产品销售的营销手段呢?
各方评价:褒贬不一
针对这一现象,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A、正方:这种营销手法对两方都有利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不少人赞同招聘时“离退休人员优先”,特别是一些老年人。他们认为,老人退休在家,平时比较闲,想为社会为家庭再做点贡献发挥余热,找些事情来做做,还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对企业来说,它们需要的就是有营销经验和营销网络的销售人员,招聘老同志,可以为他们带来更多的顾客,扩大产品销售额。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对双方有利的营销方法。
B、反方:这是不健康的营销手段
而对这一现象持批评态度的也大有人在。他们认为,营销是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商家应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质量,仅仅把目光聚集在扩大营销网络并不能从根本上为企业带来长远的收益。老同志是社会的特殊群体,是大众的前辈,过多参与产品销售会影响他们的形象,更何况营销渠道中人脉关系风气太重,必然会影响到整个营销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社会道德风尚建设。同时,也可能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相违背。
专家观点:慎打政策擦边球
以下是我省部分专家的个人观点:
倪文平(我省知名营销专家):
招聘老同志的广告,多出现在高档礼品、珠宝、烟酒行业。因为这些需要一定的营销关系网,一般只需要受聘人员兼职,按提成获取收入,这种特殊的销售员可以顾问的方式来进行销售。对老同志来说,他们赋闲在家,时间比较充裕,想老有所为、发挥余热,而企业和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一直都在吸纳人际交往能力强、关系渠道多的营销人员,老同志具有人际关系优势,他可以向自己的老下属推广产品,属于“高级业务员”。在目前国内市场中这种手段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算违法,但是对社会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不光是企业,老年人俱乐部、沙龙也可能利用这类营销做法来搞老年人活动,毕竟老年人自身想发挥优势为社会或家庭再做些贡献。
康建中(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
这类营销公司主要是想利用人际关系,但是这样明确指出要离退休人员,有些变味,这是一种打擦边球的招聘和营销。运营不当就会变成非法营销行为。老同志们可能缺乏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商家想利用老同志们彼此间的信任和社会威望,老人们不能掉以轻心,没摸清楚情况之前不要轻易参加这类营销活动。
孙国正(安徽大学副教授):
我国对企业的操作行为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如反商业贿赂,提倡干部廉洁自立以及领导干部子女经商必须符合从业规范等等。企业打出这种招聘广告是绕过这些政策打擦边球。它们借用老同志的既有社会关系,获得更多的目标顾客群,这带有“以权谋私”的倾向。
这种手段本身对企业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是关系营销中的一个小环节,为商家和顾客建立关系增加砝码,但是严格来讲,这最终会破坏关系营销,任何一个企业想要长期立足,必须定位于自身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这是一个双方长期互利的过程,而靠拉拢人际关系来增加销售额只是一个短期的效果,不能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竞争力。另外,它对社会还有不良影响。首先在本质上这种操作是违背了国家的具体政策的。而且利用老同志的社会影响力违背了社会竞争的公平性,很容易滋生新的腐败,助长社会的不正之风。
吴宗友(社会学专家):
面对这种招聘,判断依据在于有关规定,只要它的具体操作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相关法规,并且当事人双方互相愿意,就不算违法,不应该受到干预。老同志们拥有他们的“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和社会信息等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商家能利用上这一点的前提是受聘人员他们自己愿意,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老同志们应该考虑到自己的行为首先必须符合党和政府的有关规定,特别是相关法律法规,如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干部子女经商的从业规范等等。一旦违反了这些规定,就可以断定这属于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应予以禁止。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只能尽量从道德层面予以关注和引导。另外,继续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条文对政府公务人员进行监督也是必要的。(王卉、宫礼)
来源:
新安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