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入越来越多样化 很多人算不清“年所得”
去年年底,国家税务总局下达新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明确规定2006年收入超12万元者,须于今年1月1日至3月31日之间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办理自行申报。
记者从省地税局获悉,截至1月29日上午,全省(不含宁波)共有1万多人进行了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但在浙江省,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人数远不止这个数字。一个月过后,多数高收入纳税者仍然处于观望状态。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个税申报的“慢热”?
本报记者 李长灿 实习生 任女/文 本报记者 程瑞鑫/摄
现象 咨询者多,自行申报者少
在下沙的一所大学当老师的程昕(化名),前几天到系里拿工资条时,教务秘书交给她一张《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让她在放假前填好上交。看着手里的表格,程昕不禁有些疑惑,平时的个人所得税都是由单位财务部门代扣代缴,平常取得收入时也都已足额缴纳了税款,为什么年终还要填申报表?
程昕的疑惑也是许多人的疑惑。
省税务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不少纳税人对政策还不甚理解,税务部门每天要接到许多咨询电话,各税务机关服务窗口也要接待不少咨询者。
与众多咨询者形成对比的是,真正完成申报的人并不多。
1月30日,记者在杭州市几个城区的地税分局调查后发现,各分局均专门设有“年收入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申报窗口”,有一些还开设了网上申报服务区,但多数窗口仍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平均每天大概只有几个纳税人前来办理自行纳税申报手续。”杭州市江干区地税分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省税务机关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截至1月29日上午,全省(不含宁波)已有10095人进行了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
目前浙江省内究竟有多少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高收入者?记者分别向省、市、区多个税务部门进行咨询,均未得到具体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自行办理纳税申报的人数远不及实际人数。”
原因 对“年所得”的理解各有不同
说到“年所得12万元以上”,就得先弄清“年所得”的概念,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人们的收日趋多样化,人们对“年所得”的理解各有不同,到底哪些收入算年所得?不少人是一笔糊涂账。
税务机关有关负责人说,年所得指的是一个纳税年度内的以下11项所得: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
在程昕的概念里,年所得就是自己一年的工资、奖金与年终奖的总和。仅此一项,程昕就有许多疑问。比如,2006年最后两个月的奖金和2006年的年终奖,程昕是在2007年1月和2月陆续拿到手的,年终奖更是要到春节前才能发下来,这几笔钱到底算2006年的所得还是2007年的所得?
另外,记者也发现,即使是程昕这样的工薪阶层,收入的来源也是多样化的。比如程昕业余时间在一所职业学校兼课,也有一部分收入。程昕还打算趁股市形势不错的时候搞点小投资。一旦做了股民,今天吃进,明天卖出,有亏有赚,是不是也要算进“年所得”里去?
如果说程昕的收入还算简单的话,那些在公司拥有股份的高管、在境外工作的人员、与人合伙的工商户、在多个城市工作的自由职业者,收入构成就很复杂,更容易糊涂。在某知名门户关于个所税申报的网上问答中,网民向专家提了上百个问题,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关于所得的计算问题的。
弄不清各项收入怎么计算,不清楚各项收入是否已经纳税,这极大地抑制了个税自行申报的积极性。
自行申报还没有形成习惯
对大多数工新阶层来说,个所税都是由单位代扣代缴的,每月拿到手的已是税后收入。自行申报个人所得,还是个新鲜事物。根据税务部门的规定,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年度纳税申报时,需要根据一个纳税年度内的所得、应纳税额、已缴(扣)税额、抵免(扣)税额、应补(退)税额等情况,如实填写《申报表》,另外还要带上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以及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因为是第一次填写,误报、漏报和多报收入都有可能,这让许多人产生了“与其如此不如不报为好”的想法。
其实,除了个人自行申报,纳税人也可以选择委托单位代报或由中介机构代报。但对委托他人,许多人也不放心。
徐先生是一家事业单位的中层干部,收入在单位里属于中上水平,不过一年的工资奖金加起来,达不到12万。但徐先生投资股市,今年赚了不少钱,按理也在申报人之列,而且徐先生单位的财务科推出了个税代报服务。但徐先生却不想把这事交给单位。
“大家都知道我在炒股,赚了点钱,但具体赚了多少,别人也不知道,我也不想让人知道,如果让单位帮我报税,我的收入人家不都知道了吗?这也应该属于个人隐私吧。”
对于委托中介机构申报,徐先生也不情愿:“听说委托费要两三百元,花那些钱只为填张表,不合算。”一向精明的徐先生一打听到中介费的价格,就打消了委托中介的念头。
“看看再说”心态占主流
记者随机在街头调查后发现,多位高收入者对于“什么时候会去申报”,回答几乎都是“看看再说”。至于“看什么”,主要包括看看周围的人是否申报、看看税务部门是否真的会对不申报者进行罚款等等;不过所有受访者中,还没有一个人明确表示不会去申报。
实际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已经有人作出了决定。据杭州市税务部门提供的数字,1月份上半个月杭州只有300多人自行申报了个税,而到了下半个月,报税的人猛增到7000多个。税务部门认为,这说明人们的申报热情还是很高的。咨询电话之多也可以证明,只要弄清楚细节,人们是能够理解并接受个税申报这一“新生事物”的。
多种选择
方便个人申报
面对人们对个税申报中的种种疑问,税务部门也在想办法。
面对许多市民表示不清楚如何核算自己收入的情况,省地税部门已在其网站上公布了详细的计算案例。与此同时,省地税部门对于年收入12万元自行申报的规定,已经加大了宣传力度。
“我们对一些重点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宣传,并且提供了多种申报方式,对于一些比较忙的个人,如果没有时间亲自申报,也可以代为申报。”杭州市地方税务局税政二处处长杨永忠说,税务部门为了纳税人方便、快捷地办理纳税申报,确定了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操作规程,开发了网上申报软件。
按照杭州市地税局的规定,符合自行申报纳税标准的纳税人可以采取网上申报、邮寄申报和直接去税务部门办税服务厅办理的方式进行申报,也可以委托有税务代理资质的中介机构或主管单位的财务人员代为办理。
至于一些纳税人担心的隐私问题,杨永忠说,地税部门已经为纳税人考虑到了这一点,个税申报单独设立一个区域或窗口,有条件的地税分局还专门设立了接待室,不和其他税种申报、办理放在一起;所有申报材料都用密封档案袋封存,接受申报材料也由两名工作人员专职担当。(0210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