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秦组文)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统一部署,全省10个市、107个县区、1618个乡(镇)党委的换届工作到2007年1月中旬圆满结束。这次换届工作从2006年5月开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
抓早抓实抓细 精心组织推进
全省各级党委坚持把换届工作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契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有序推进。这次换届在组织指导方面与以往相比,突出体现了“早、实、细”三个特点。
抓得早。一是早摸底。2003年全省市、县级领导班子换届结束后,省委组织部连续3年对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工作运行情况,重点是党政“一把手”的现实表现进行跟踪调研。各市、县区委组织部也都围绕党委换届提早组织力量进行深入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情况,为换届工作提供基本依据。二是早谋划。2006年1月,省委组织部根据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对市、县、乡党委换届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学习借鉴兄弟省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对全省市、县、乡党委换届工作从政策规定、时间安排、工作程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部署。三是早到位。根据县、乡党委换届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岗位联动,从2006年5月份就开始对县区党政正职进行调整补配,使需要调整的县区党政正职及早安排到位、进入角色,以便组织指导好乡镇党委换届,保证县区党委工作的连续性。
抓得实。换届前,省委书记李建国和副书记董雷分别带领有关人员赴各市进行调研,并就搞好换届有关工作、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等问题提出具体要求。换届工作展开后,省委和各市委先后派出100多个工作组,进行具体指导,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确保换届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在审定市、县党委人事方案过程中,省委组织部主要领导亲自组织,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有关政策规定,逐个进行审查把关,形成了既符合要求、又切合实际的人事方案。特别是在落实精减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副书记职数的工作中,各级组织部门坚持逐人分析,区别情况,妥善安置,确保了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抓得细。按照《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要求,省上制定了考察干部实施细则,进行了认真培训,各市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了具体操作办法,注重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力争使“进”的干部有信心、“退”的干部舒心、“留”的干部安心、“转”的干部顺心。
抓住关键环节 严格操作程序
全省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重点抓住扩大民主、科学考察、充分酝酿、规范选举四个关键环节,严格按照程序规定操作,确保这次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扩大民主。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坚持把扩大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贯穿于换届工作始终。在提名环节,普遍进行了民主推荐,有的市、县还进行了二次推荐。在考察环节,扩大了差额人选比例,考察差额人数由过去的1名扩大到现在的2—3名,有的市市级换届中扩大到4名。在推荐和考察中,各地都吸收来自基层的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广泛进行了民意调查,确保了参与人员的广泛性。市级党委换届中,省委干部考察组共召开民意调查会88次,有5268名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参加了民意调查。县级党委换届中共计召开民意调查会677次,有42236人参加了民意调查。在选举环节,党代表的差额比例由过去的20%提高到22%,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的名额较以往增加了16%,委员、候补委员的差额比例也由10%提高到12%。
科学考察。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坚持以往干部述职述廉、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全额定向民主推荐、个别谈话、实地考察等程序的基础上,认真落实《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要求,会同纪检、监察、审计、统计等部门进行实绩分析和综合评价,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干部的德才素质,客观公正地评价其现实表现,真正把那些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此外,省委组织部还在市级党委人选的考察过程中,对78名拟提拔人选进行了集中面试,直观、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了他们在知识积累、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心理素质、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充分酝酿。在提出人事安排方案过程中,各级党委根据民主推荐结果、班子结构要求和班子建设实际,上下反复沟通酝酿,广泛征询有关方面的意见,并主动听取党外人士的看法,力争提出最佳的人事安排方案。比如在西安市市级换届考察差额人选较多的情况下,省委组织部反复比较反复讨论,反复遴选,充分听取省委有关方面特别是巡视组和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意见,宁可推迟时间,也要确保质量,形成比较合理的人事安排方案。
规范选举。在各级召开党代会期间,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都派出工作指导组,按《党章》、《党的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等要求,加强对工作程序的具体指导,并积极引导代表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较好地实现了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的统一。
突破重点难点 确保换届质量
把选好配强县级党政正职作为换届工作的重点认真来抓。省委组织部会同各市委,按照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市、区、旗)党政正职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突出抓了党政正职的选配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放宽视野,不拘一格,注重从具有县级党政领导工作经历的干部中进行选拔。为了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统筹协调能力强、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县级党政正职岗位上来,各市普遍采取召开领导干部大会“海推”的形式推荐人选,确保了人选质量。这次换届配备的214名县区党政正职平均年龄44.1岁,最小的县委书记36岁,最小的县长32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93%。
解决好减少副书记职数和配备年轻干部两大难题。换届前,全省市、县级党委共有副书记(除政府正职外)288名,静态分析共需消化171名。换届中分别采取提拔、转任、平级调整等办法,全部进行了妥善安排。在选配年轻干部方面,鉴于目前全省市级班子成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5—50岁,县级班子成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45岁,多数同志符合继续提名条件,再配备年轻干部矛盾突出、难度较大,省委和各市委下决心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合理调配,为年轻干部的配备使用创造了条件。换届后,县级党委常委中40岁以下年轻干部396名,其中35岁左右的139名:市级党委常委中45岁以下干部23名,其中40岁左右的6名;西安市(副省级)党委常委中50岁以下干部6名,其中45岁左右的2名。全省年轻干部的配备达到了中央和省委提出的目标要求。
坚持标准、强化导向,确保干部配备好中选优。选准人、用好人是搞好换届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志。全省各级党委在换届工作中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一是注重选用政治可靠、品行端正的人。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抓好对干部思想道德品质的考察,大力选用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敏锐性高、政治鉴别力强和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的干部。二是注重选用胸襟坦荡、顾全大局的人。坚持把能否搞好团结作为选用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注重选用大局意识强、协作精神好、善于维护团结的人,引导广大干部珍视团结、维护稳定、共谋发展。三是注重选用肯干事、善干事的人。破除迁就照顾、论资排辈、“无过便是功”的观念,大力选用事业心强、热情高、想事、谋事、干事,最终也能干成事的人。四是注重选用淡泊名利、甘当公仆的人。放手提拔重用立党为公、清正廉洁、公而忘私、群众拥护的人,引导干部强化执政为民意识和公仆意识。五是注重选用敢为人先、勇于改革的人。大力选拔创新意识强、发展思路宽、坚持改革、敢闯敢干的人,激励干部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这次换届中提拔的干部,有的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诸如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等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有的是长期在艰苦地区默默奉献、不跑不要的干部,有的是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干部,有的是坚持原则、廉勤兼优的干部。
严肃纪律、加强督查,确保换届环境风清气正。全省各级党委及纪检、组织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在换属工作中进一步严肃组织人事纪律的有关文件精神,坚决防范和纠正干部选拔任用中的违规违纪问题。换届工作全面展开前,省纪委和省委组织部就原商洛市委常委、商州区委书记张改萍“买官卖官”等典型案例发出通报,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换届工作开始后,省市县三级党委共出台了60多项制度规定,开设了188个举报箱和16个电子邮件箱,公布了12380等举报电话,欢迎社会各界进行监督,实行“阳光换届”。各级党委对换届期间反映干部问题的322件(次)来信、来电、来人,都做到了件件有记录、事事有回声。省委巡视组切实加强对换届工作的监督,及时分赴各地,对换届中的组织纪律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巡视。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各级注重严把“政治关”、“廉政关”及“计生关”,对发现问题的干部,坚决取消提名和使用资格,问题严重的予以严肃查处,县级党委换届考察中先后有25名干部因廉政或计生问题被取消了提名资格。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这次换届找人说情的明显减少,请客拉票的明显减少,跑风漏气的明显减少,来信来访的明显减少,是近年来执行组织人事纪律最严、风气最正的一次。
优化班子结构 提高执政能力
全省各级党委对这次换届高度重视,注重走群众路线,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格选人用人标准,制定和提出的人事方案既符合中央和省委要求,又深得广大干部群众由衷的认可和拥护。选举中,省委批准的市县党委班子人选均以高票当选。总体看,这次换届选举显现出以下几方面主要成效:
——全面实现了中央和省委关于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目标。从班子配备总职数上看,全省10个市党委常委除西安市设13名外均设11名,107个县区党委常委均设11名,均控制在规定职数之内;乡镇党委领导班子职数比上届减少1754个;全省10个市、107个县区党委副书记配备全部实现了1正2副(含政府正职)的要求,共减少副书记171名;除政府正职外,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普遍为2名,有的达到了3名。
——进一步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通过换届,市、县、乡党委领导班子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女干部配备和干部交流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全省市、县党委常委平均年龄分别为48.5岁和42.3岁,比换届前分别下降2.1岁和2.8岁,县级党委常委中年龄最小的31岁;市、县级党委领导班子中,第一学历国民教育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分别达到38名和233名,比换届前分别增加了13名和57名,有162名近年来高校毕业的选调生走上了乡级领导岗位、4名走上县级领导岗位;市、县、乡党委分别配备女干部10名、130名和986名,比换届前分别增加了2名、47名和346名,做到了每个党委班子至少有1名女干部,有的达2至3名。全省市、县两级共交流干部322名,其中有26名县区党政正职、28名市级领导干部进行了跨市交流。
——勾画出了一个科学发展的新蓝图。领导班子换届,不仅是新老班子的交替更新,更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规划和完善。各级党委在换届中,通过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积极探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普遍形成了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引领未来、指导实践的党代会报告,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做到了换届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两促进”。各级党委妥善处理换届工作与日常工作的关系,在抓好换届工作的同时,坚持不懈地做好其他工作,做到了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实现了“两不误、两促进”。据统计,2006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比预期目标高出1.7个百分点,提前4年基本实现建设西部经济强省“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财政总收入达到696.8亿元,增长31.7%,增幅位居全国前列。
——呈现出争先奋进的新气象。各级党委换届一结束,就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本级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的落实。关中各市、县奋力争先,努力在实现率先发展方面开创新局面;陕北各市、县发挥优势,努力在实现跨越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陕南各市、县奋起直追,努力在实现突破发展方面探索新路子。全省乡村普遍掀起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高潮。各级干部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努力构建和谐陕西,各项工作都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使新班子从一开始就展现出新形象、新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