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营区内举行升国旗仪式
联合国驻利比里亚副特别代表达科斯塔向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第四批558名官兵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
中国赴利维和工兵分队进行基础设施整修。
中国赴利维和运输分队车队奔波在泥泞、崎岖的热带雨林道路上。(本版照片分别为袁凤岭、张祯、范德银、王颖琦摄)
中国赴利维和医疗分队队员在为当地患者进行治疗。
1忠实履行新使命的中国军人走出国门承担国际责任的同时,部队平时的教育训练也将接受全面检验
耳畔经常听到这样的疑问:我们的士兵多为独生子,这些从小娇生惯养的孩子能上得了战场吗?我们的军官长期处在和平环境中,如果把他们拉到战火硝烟里,能经受住考验吗?
怀揣这些疑问,记者日前走进了北京军区赴利比里亚维和官兵中间。尽管执行维和任务与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不尽相同,但在饱经14年内战和贫困蹂躏的利比里亚,官兵们同样经历了武装派别矛盾频发的战乱,以及艾滋病、霍乱、疟疾、登革热等流行传染疾病的威胁。
第一次走出国门,开始代表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承担国际责任、履行国际义务,他们究竟做得怎么样?
由历史上曾为人民立下许多战功的某工兵团组建的维和工兵分队,在利比里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对他们来说,利比里亚完全是一个陌生地域,可他们抵达不久就向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提交了近10万字的战区道路评估报告。接着,他们迅速抢修了绥德鲁至塔佩塔的道路。在利8个月,有6个月下雨天,施工场地布满烂泥,官兵们很快摸索总结出排水清淤、加高路拱、通风采光等热带雨林黏土路基修复经验,实现了战区战略补给线雨季畅通无阻。中国军人具有“神奇力量”的消息很快在当地传开。
我维和运输分队是受联合国特派团直接指挥的惟一专业运输保障力量,保障范围横跨4个战区,辐射利比里亚全境,是驻利所有国际维和部队的运输保障中枢。部队几乎经常是冒着枪林弹雨,在暴力冲突、示威游行和枪杀、抢劫事件时有发生的复杂局势中,开拓出一条畅通无阻的运输补给线。联合国特派团一名高级官员形象地说:“联合国特派团任务是在中国运输分队车轮的支撑下推进的。”
“微粒皮移植技术”是中国维和医疗分队的发明,是对世界烧伤医学的重大贡献。去年,联合国特派团在利比里亚中部的邦加市举办了一场国际医疗学术交流会议,中国维和医疗分队所做的烧伤医学报告,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医院的医疗水平。维和期间,他们面对各国维和部队进驻初期每天有3—5人患疟疾的高发病率,及时派医生到各营区指导防疫,使发病率明显下降。他们还经常派出医疗队到传染病流行的地区义诊,为当地政府官员、警察体检,抢救了许多危重病人,被当地人和友军形象地称为“蓝盔天使”。
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发扬中国军队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硬骨头精神,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也为中国军队赢得了荣誉。用联合国特派团最高长官的话说,在参与联合国特派团的所有国家派出的维和人员中,中国运输、工兵、医疗分队的工作表现都是最优秀、最突出的。
应该说,维和官兵们树立了我国、我军的良好形象。他们不辱使命,以过硬的战斗力、优良的作风、精湛的技术、严明的纪律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联合国特派团和利比里亚政府的高度评价。出国维和,是对我军官兵人员素质和装备质量的综合锻炼和检验。我维和官兵所表现出的维和能力再次证明:部队平时抓的战斗精神教育和严格的军事训练是卓有成效的,平时看似严格、单调甚至机械、枯燥的教育训练内容和方法,到关键的时候还是十分管用的。有一个小插曲很说明问题:当地老百姓问北京军区赴利慰问团成员:“中国士兵为什么不喜欢我们的姑娘?”因为战士们总是礼貌地拒绝当地姑娘们的多情和示爱。慰问团成员告诉他们,这是因为中国军队有纪律,不允许士兵在驻地谈恋爱。
与维和官兵座谈时听大家谈到,过去,战争、恐怖、贫穷、饥饿、传染病等这些生死攸关的事,大家都没有什么切身的感受,但这一次作为一名中国维和军人,远离祖国,来到战乱、疾病肆虐的利比里亚,面对这一切,深感责任的重大和使命的艰巨,对生命、人性、和平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大家说,越是艰难的环境,越能磨练和催生军人的斗志和无畏精神;越是危险的地方,越能摔打和锻造出无往而不胜的雄师劲旅。
官兵们在执行维和任务中,也深切感受到了全面提升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比如,官兵们英语水平的高低,就直接影响了他们与友军和当地官员、人民的交流。另外,任务区国情、民情,维和友军的国情、军情,乃至国际政治、世界历史、各国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都需要充实增加到部队平常的政治教育内容中,有计划地让官兵们学习和掌握……(本报记者 郭建跃 李东航 本报通讯员 范德银 赵欣欣 罗建刚)第[1][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