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到萧鼎的《诛仙》,几年时间,网络小说崛起,成为全民写作时代的标志物之一。此类小说的作者一般为“80后”。
网络小说门槛低
“80后”踊跃投身网络小说写作,长远来说,是对成名成家、优厚报酬的憧憬;短期而言,则是满足自己尝试写作的愿望。
在他们身上,存在着倾诉欲望强烈和表达渠道缺乏的矛盾。一方面,他们接近或已经步入成年,思维活跃,渴望能够表达自己的声音,展现个人才华;另一方面,全社会可供倾诉的渠道并不多。社会主要的话语权、媒介资源并不掌握在他们手中。
对于爱好文学创作的“80后”而言,把小说发到网上是好办法。在传统的写作、出版模式里,出版方、出版编辑充当了把关人角色,对作品的主题、内容、质量均有严格控制。而在网络写作中,把关人这一角色被淡化。
尤其是在商业性文学网站和个人博客的形式下,把关人的作用近乎为零。龙的天空幻想文学网站站长段伟表示,即便是在运作网络小说的实体出版时,对作品质量的要求稍微高些,编辑们也几乎不干预小说内容,作者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卖得动就行。
“装神弄鬼”大行其道?
玄幻鬼怪、都市爱情、军史故事等是网络小说的常见题材。其中,玄幻鬼怪小说中的人物往往飞天遁地,纵横寰宇,穿梭时空,无所不能。这样的题材,传统小说一般难涉足。最近,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在博客上发文,指责中国小说已经进入“装神弄鬼”时代,惹来了大群小说拥趸的驳斥。
2006年,一部名为《鬼吹灯》的小说在网上大受欢迎,后来由起点中文网运作,安徽出版社出版。这部鬼怪题材的书讲述的是盗墓者的故事,创造了“精绝古城”等一些墓穴、神殿的场景,宣扬了一些盗墓的所谓术语行规,如把盗墓者称为“摸金校尉”,把墓穴里的邪怪称为“大粽子”等。出版之后销售火爆。
据起点中文网对外联络部负责人罗立介绍,谨慎起见,该书首印四万册,不料上市之后反响极好,连续加印,至今总印数已近30万册。
近年来,反响较大的长篇网络小说大多“装神弄鬼”。玄怪题材的盛行,一方面由于年轻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另一方面源于他们人生积淀有限,束缚了创作。激情有余而阅历不足,往往成为年轻作者的创作瓶颈。
“80后”,往往自诩早熟,也常被社会舆论认为早熟,但事实并非如此。“80后”的作者不像70年代的人那样,在懂事时正历经着社会的剧烈转型。“80后”一代有的大多是极为近似的“从家门到校门”的成长历程。其创作欲望虽然充沛,却因为人生曲线单一、积淀不足,在写作时处处掣肘。
“觉得自己阅历太少。还是适合写一些幻想的、神话的东西。”长沙大学一位名叫孙逊的网络小说作者如是说。
“80后”作家群中的成员张悦然表示,自己不断出书,激情用完了,阅历还没及时补上,这是整整一代写作者面临的困境。
写不出现实的东西,只能把激情付诸于虚幻。在创作题材的选择上,既然人生阅历无法依靠,便求助于天马行空的想像力。
传统作家缺位
许多网络作品中的人物,处理问题时惟武力是从,幼稚而极端。有人认为,这是源于年轻作者与读者共有的心理状态。他们期待自我实现和社会认同,渴望在真实的世界获得成功;一旦受阻,容易消极低落,一定程度上反映“80后”的特点。
对于“80后”热中网络小说创作的现象,有学者发问:除了年轻人自己,谁还愿意为他们认真写一点东西?
在当前的文学界,传统小说和传统作家往往表现平平。他们常常成为被批评的对象——应酬太多、追名逐利、不深入生活、不潜心创作等等。在传统小说中,反映年轻人当下生活状态和诉求的佳作少之又少。一位网络小说作者说,很少有这么一本书,能让他拿起来翻了之后会说:呀,这写的就是我的生活。
网络小说,实则是一场年轻人的自娱自乐。“自己的时代只能靠自己写,不能靠别人。”这位年轻的作者如是说。然而,当整整一代人的兴趣太多地被神仙鬼怪、都市爱情、你死我活所占据,就不能不引发人们思考。
在“80后”们的童年时代,至少还有郑渊洁给他们写童话。而更年轻的“90后”们呢?谁为他们写了什么?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年轻人而言,网络小说不该成为他们的唯一选择。(王晓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