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琴老人手捧丈夫的照片深情回忆
本报讯(记者刘琳)今天上午,已故全国劳模刘长贵的老伴儿李淑琴老人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两家民营企业组织的慰问团为她送去了花篮和书画作品。李淑琴老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社会科技在不断进步,但是劳模们那种吃苦耐劳、变革创新的精神不能丢,这点尤其适用于现在的年轻人。
今天上午9时30分,慰问团准时到达李淑琴老人位于宣武区白广路的家中。据介绍,这支慰问团是由深圳市梧桐山酒家、北京中国汇河科技文化研究院两个民营企业的代表组成的,他们与北京紫竹书画社联手,共同慰问全国劳模家庭。
说起这次慰问之行,活动的组织者温先生说,他们希望通过这次行动,呼吁社会各界更多的人士能够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慰问活动从1月21日开始,我们分别在天津、深圳等地重点慰问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全国劳动模范。他们当中有当年下乡的知识青年邢燕子、登山英雄王富洲、体育名将蒋玉民、纺织工人吴桂贤等等。”温先生说,慰问活动将持续到今年5月份左右。
回忆起老劳模刘长贵,李淑琴老人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中:“他是建国初期的老劳模。1948年他在承德邮电局参加工作,在机务组担任机务员。1949年他被评为承德市邮电局特等劳模;1950年被评为全国劳模;1954年又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他虽然只有小学5年级的文化水平,但是在当时物资条件艰苦的环境下,他通过技术创新,为单位节省了很多的资金。”李淑琴老人说,当时是国民经济三年恢复时期,承德市邮电局发展电信电话事业条件艰苦,面临着一无设备、二无资金、三无器材的困境。刘长贵当时负责的是发电机和蓄电池的维护工作。
李淑琴老人回忆说,当时的动力室没有一台正式的配电盘,不能正确掌握电源的配送,刘长贵主动提建议、找材料,没日没夜地研究,终于利用废件装配成功一台配电盘;同时还制了一台分流器,成功地将5安培的电流表改成10安培的电流表。老劳模刘长贵的儿子告诉记者,1950年左右,父亲还曾给斯大林写了封亲笔信,倡议举办中苏劳动竞赛。
“创新精神不论到什么时候都是可贵的。”李淑琴老人说,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浮躁、懒散几乎快成了通病。她想提醒这些青年朋友:不管时代如何向前发展,老劳模身上那种吃苦耐劳、变革创新的精神到什么时候都是不能丢的。 文并摄J015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