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勇为类的马背民族南下也难掩天苍野茫之气
文/本报记者 林洁 图/本报记者 阙道华
印章注释:彪悍
一个马背上的民族,骁勇为美。就算已经生活于都市,在华灯之下,也难掩其眉宇之间的天苍野茫之气。
终于合上了《狼图腾》。窗外,高楼交织在各种霓虹灯里,羊城的夜一如往常。可身体里,草原、狼群、游牧民族……每个在华夏儿女血液深处的符号,开始猛烈地跳动。
那么一瞬间,有直奔北疆而去,从此万里驰骋的冲动。
一本书,就把长在岭南的我“煽”成这样了,难怪有老广说,与内蒙古人相识相知的结果就是,“以后要到草原当牧羊人去”,策马驰骋草原。
广州人说:内蒙古人不多,草原味却很浓
在广州的内蒙古人有几多?没有确切的统计。到广东一些同乡论坛里逛逛,总能见到几个内蒙古人在“抱怨”:同乡真少。跟帖者也是寥寥,偶尔遇到同个盟同片草原的,都能“听”到一声惊呼:居然能在这遇见,感慨万分,大有要隔着网络来个拥抱之势。
比较少遇到内蒙古人的老广,每天依然被“草原的味道”包围着。
来自内蒙古的牛奶,这几年几乎占领了所有老广的早餐桌。来自内蒙古的羊肉,也在一遍又一遍地撩拨着老广的味蕾。有粤商曾经认真分析说,从内蒙古企业在这几年的异军突起,就能看出内蒙古人的个性内涵———
鄂尔多斯的羊绒衫很贵,但是市场占有量最大;草原兴发的羊肉,价钱居高还是门庭若市;2004年的伊利高管事件,带给伊利的影响之短暂出乎人们意料;还有蒙牛的“暴富神话”……内蒙古人的豪爽、质朴、诚恳以及大气,让人对它的产品产生了同样的信任,而它的产品也一直没有辜负这种信任。
尽管内蒙古的品牌已经让大家刮目,但在广州的内蒙古人邓斌告诉记者,在内蒙古人心目中,知识更为重要。
到广州的内蒙古人,都是知识送来的,个个都是大学毕业生。到广州几大高校溜达一圈,数数各院系主任,内蒙古人占了不小比例。
内蒙古人说:广东人有钱,广东人更有爱心
而让南疆北疆联系更紧的,是一支曾经默默无闻的广东草原爱心助学团队。
1996年,在广东省某机关任职的一位老广,因为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的云布龙,知道了草原上有许多孩子“读不起书”。
这个老广想起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上世纪60年代经济困难时期,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牧民收养了由国家安排来的3000名汉族孤儿和贫困儿童,是蒙古族阿爸、额吉(阿妈)将他们接到蒙古包、土坯房,用乳汁、炒米将他们养育成人。老广在心里突然有了一种“雄心”:联系广东的热心人,帮助3000名草原失学孩子重返校园!
没有行政力量,不靠组织安排,不宣传,不张扬,就靠亲戚朋友同事相互把爱心传递,800名善良的广东人走到了一起共同助学。这中间,甚至有一位84岁的老奶奶。
10年的岁月,让爱心在万里外的北疆熊熊燃起,一个又一个的孩子走进了校园。
后来也参加到爱心团队中的邓斌说,他没有办法不被这样一群广东人所感动。
邓斌透露,草原爱心助学活动对内蒙古人带来了极大的心灵震撼,崇尚知识的内蒙古人非常感激。现在他回到家乡,只要他说他从广东来,内蒙古人都会露出非常真诚的笑容,认为那是个“非常好的地方”。
草原现在有句话流传:以前光知道广东人很有钱,现在才知道,广东人更有爱心。
上图;内蒙草原优美的风光是不少广东人的向往
“蒙古仔”大酒大肉+广东靓汤
邓斌出生在锡林郭勒草原。他说,“两个家乡我都喜欢”,除了内蒙古,另一个就是广州。
1984年,大学毕业的他来到羊城工作。那时,广州的内蒙古人屈指可数。邓斌说自己可喜欢吃烧鹅了,常常到市场买,一来二去和市场的人混熟了,老广用当时蹩脚的粤语普通话亲切地叫他“蒙古仔”。
“这是一个包容性特别强的城市。”邓斌说自己这些年其实也有机会到别的地方去,但终归还是留在了广州,“在这里,我不觉得自己是外乡人”。
现在的他,从外地回广州的第一件事就是煲个靓汤喝。
在和地道老广交往中,邓斌也把内蒙古人的豪爽诚恳发挥得淋漓尽致。
别看他是个博士,搞研究搞教育,他的朋友圈甚至扩展到增城新塘以及东莞麻涌的农民。麻涌的朋友是在火车上认识的,麻涌农民上北京卖香蕉,就这两个似乎不搭边的人,海聊聊成了好朋友。
邓斌说,没有什么秘诀,这是内蒙古人对待朋友世代的习惯:和人交往,用心交。
不过,邓斌也有“嫌弃”广东的时候。
内蒙古人好酒,能喝却很少醉。他刚踏上广东土地,要来一杯广东米酒,喝上一口他就皱了眉,“这哪是酒?水吧!”他嫌酒不够烈。
还有就是没有好羊肉。这不,就在前些日子,朋友千里空运接力送来草原整羊,他手起刀落,拾起小时候的“解羊功夫”,10多分钟就煮上两大锅,呼朋唤友“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在异乡重现草原雄风。
上图:蒙族孩子和广州市民合唱一曲《天堂》
“百灵鸟”心中圣山保佑广东
在广州的内蒙古女子极少。站在记者眼前的其其格人如其名,美得像朵花,其其格在蒙语中就是“花儿”的意思。
而认识她的老广说,她是一只从草原飞来羊城的百灵鸟,她动听的歌声能把你带到草原去。
其其格的家在呼伦贝尔大草原,那是中国保存得最好的一片草原,她的家至今还住着蒙古包。家里虽然穷,但其其格非常勤奋刻苦,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大学学业,跟着一个演出团队来到广东。
凭着出色的长调,她在内蒙古人餐厅里唱歌打工。每个月辛苦挣来千把元钱,一半寄回草原供妹妹读书。
目前,像她一样在广州唱歌打工的内蒙古姑娘,只有四五个而已。可其其格说她不舍得离开广州,“广州人善良,有爱心”,当然,更重要的是,其其格的丈夫在广州,也来自内蒙古,是体院的摔跤运动员。
其其格回家一次,路上就要花上6天,费用也特别高,所以她只能三年才回一次大草原,但她想好了,要更努力地挣钱———
要让一辈子没有走出草原的妈妈,到广州来看一看;要把妹妹接出来,有更好的发展;还要攒钱买房子;还要生个大胖小子……
说着说着,其其格唱起了她最喜欢的一首长调《宝格德山》,歌里说家乡的圣山像母亲一样,日夜守护着大草原。其其格说自己来广东5年遇到了很多帮助她的好人,唱这首歌就是让圣山保佑这些人。
一凉一热
饮凉茶的“小肥羊”
广州一直有内蒙古人餐厅,但这家开那家关,此起彼伏。
直到“草原小肥羊”火锅的来临,几乎让老广的整个冬天都热气腾腾,甚至让老广在夏天也心甘情愿地坐到空调里继续涮羊肉。
到“小肥羊”转转,发现它专门提供用草药煲的凉茶供老广一边吃火锅一边下火。
也难怪老广受落了。
温暖的“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羊绒毛衣———这是许多人挥之不去的冬天记忆。
听来一个小故事:广州一位孝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年以内蒙古这个知名品牌的羊绒毛衣为老父贺寿,让老父从身到心都暖暖的。虽然价钱年年走高,但女儿说,父亲穿得舒服最重要。
周遭一调查,这样的小故事不少,内蒙古就是这样一个在记忆里与温暖相连的地方。
内蒙古人在广州习性地图
[人数]
不多,特别是蒙古族的较少
[职业]
以教育、医疗及机关单位为主,摔跤、拳击运动员不少,从商者鲜见,打工者更缺
[聚居地]
散居
[婚恋]
遇见了,爱上了,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