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3日电 民进党把持的台湾当局爱正名,“国营事业”正名已评估多时,但这次玩真的。岛内媒体报道,“中油”和“中船”两家“中”字“国营公司”高层,周三晚上紧急接获“经济部”指令,硬是将公司正名方案排入二月分董事会议程。
据了解,两家公司内部员工议论纷纷,尽管民进党党主席在不久前的“中常会”再度提及“国营事业”正名,但据悉,这次指令来得快又急,且是来自“行政院”,一位工会干部说,“虽是府院共识,感觉上像是苏贞昌急着向深绿表态。”
陈水扁是在二○○四年底“立委”选战中,为与“台联”竞争选票,意外发表有关“外馆、国营事业正名为台湾”的谈话;当时“行政院长”游锡堃、“经济部长”何美玥也都要求“中油”、“中船”提出正名方案,尽管“国营事业”百般不愿,勉力研究研究,何美玥、游锡堃总是未作成最后决策,而这样一晃也两年多。
一位“国营事业”高层说,“只要选举到,正名就又浮起来,讲多了,选举嘛,大家也就听听就好”,但“这次混不过了”。
据了解,约在上周“中油”及“中船”接获“经济部”指令重新研议正名,而“经济部”更在周三晚上紧急下达指令,硬是排进去二月分董事会议程,这位人士说,“中油、中船是被押着正名。”
而且,两年前提出正名方案是“中国石油”正名为“中油”,“中船”则正名为“中央造船”或是“中船”;但这次正名显然更“去中国化”,除了冠上台湾字眼外,中船更是放弃了“中”字辈。
不过,要想正名、去中国化,可不是一件便宜的事,根据估算,光是更改名称、广告牌、产品包装、公司名片等,以及对内、对外的合约修订,过去即曾估算过,可能得花费30亿元左右,这还不包括因名称更改所可能造成的订单损失等。对于“中油”公司正名为“台湾中油”所造成的相关损失,官员表示,由于“中油”的简称,包括英文名称仍简称“CPC”,与现在相同,因此影响并不大,至于“经济部”所属其它国营事业是否一并正名,“经济部”预定在下周作进一步说明。
正名急如星火,两家“国营事业”员工也都议论纷纷,“有必要急成如此?”“有急迫性吗?”一位员工透露,正名虽说是“府院”共识,但赶在此时急切正名,倒更感觉改得更本土,好像急着要向深绿表态。“国营事业”此时正名,似乎还是不出政治斗争、抢选票的思维。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