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全球主义者》在线杂志1月30日文章,原题:指责日本,指责中国?
中国迅速增长的经济引发了美国工人的不安,许多人将美国目前面临的中国威胁与当年的日本威胁相提并论。从多方面来说,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对日本的指责与今日对中国的指责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相似性。
对中国的贸易赤字目前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9%,而在20世纪80年代最糟糕的时候,对日本的贸易赤字只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从这样简单的计算看来,造成美国贸易赤字的中国因素似乎要大于当初的日本因素。这足以引发贸易保护主义者的担忧,他们声称今天的形势要比20年前严峻得多。
但是,这样的结论是十分肤浅和危险的。紧紧盯住中国,将其视为美国贸易赤字祸首的看法失之有二。
首先,储蓄匮乏的美国要保持增长就必须输入别国的存款,为吸引外国投资就必须担负庞大的经常账户赤字和贸易赤字。与美国的贸易促成了中国的贸易盈余,与此同时,美国获得了中国质优价廉的产品。如果国会关上与中国的贸易大门,美国储蓄短缺的情况不会改变,多边贸易赤字也将继续存在。中国货将被生产成本更高的制造商的产品所取代,这无异于向美国的消费者加税。
其次,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只有相当小一部分附加值真正来自中国。由斯坦福大学一位教授进行的研究表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附加值只有约20%来自中国,其余都来自中国贸易伙伴的零部件。
除了对美国贸易赤字的中国因素要进行更审慎的考察外,对于美国工人所承受的担忧程度也不可搞错。
正如笔者以前指出过的,目前资本与劳动的收益极不一致。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许多美国大公司都在为生存展开殊死竞争,与此同时,美国的工人也深刻感受到全球竞争的热度。对于企业和工人来说,那种艰难是均等的。而如今,这种压力不成比例地落到了工人身上。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的竞争对手日本是一个富裕的发达国家,其工资水平与美国相差不大。如今,我们所关注的是中国这样较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其制造业工人的小时工资水平只相当于美国同行的3%。而且,20世纪80年代时的竞争压力是缓慢传递到制造业的。而今天,外包使得竞争从制造业延伸到了曾经不可交易的服务领域。
换句话说,其实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天美国工人的担忧看上去要远远比20世纪80年代后期大。这一切都将加剧国会中的政治反弹。亲劳工的民主党掌控的国会清楚地听到了这个讯息。
美国的中产阶级工人感到空前孤立,因为他们不仅受到外部竞争的威胁,而且被资本拥有者甩得远远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比20世纪80年代晚期更严肃地对待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是必要的。
这足以令人担忧指责中国可能导致比20年前指责日本更严重的后果。对那些对历史教训明察秋毫的人来说,保护主义似乎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在保护主义问题上,要三思而行。(作者:美国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汪析译)
《环球时报》 ( 2007-02-01 第06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