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大连视窗2月3日电 王金海、张墨达报道:今天,长海县大长山岛镇杨家村村民王德福算了一笔帐:2006年搞旅游接待,纯挣3.5万元,还新盖了5间新房子,为今年扩大旅游接待能力,打下了基础。像王德福这样年收入两三万元的农渔民在长海比比皆是。
据长海县统计局统计,2006年,长海县渔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比上年增长20%。这个收入水平不仅在全省名列榜首,在全国农村中也位居前列。
近年来,长海县委县政府通过体制改革、政策扶持、增加就业、壮大产业等措施,积极引导渔农民增收致富。到去年末,全县以养殖、旅游、餐饮服务为主要经营项目的个体私营业户发展到5000多户,占据着海岛经济的“半壁江山”,渔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已占全部收入的2/3以上。
近三年来,长海县按照国家政策,免除了渔民们全部的农业特产税。虽说财政收入每年少了7000多万元,渔民们人均收入却相应增加了1000多元。长海县还全力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广泛开展就业培训,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仅过去的一年就通过多种渠道安置失业人员2835人,帮助115人实现了创业式就业,使更多的渔家人有了致富的新“门路”。
去年,长海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海水养殖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将兴海富民作为渔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引进、繁育和推广优质高效养殖品种,为养殖户优化种质;引导扶持海珍品育苗产业,为养殖户提供充足苗源;提供市场信息和销售服务,使养殖户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在政府的支持和民间中介组织的努力下,订单渔业交易比例达45%,长海渔民的主打产品——虾夷扇贝价格保持稳定,成为渔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因素。
海岛各项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渔家人提供了更多的赚钱机会。大忙季节里,海上养殖临时工颇受欢迎。架船摇橹,拔筏挂吊、分苗缝笼、加工扇贝,一天下来就可以挣个百八十块。一年里干上四五个月,收入一般不低于一万元。小长山乡家庭妇女李淑红,靠打零工一年就挣了近两万元。看到岛上旅游业日渐红火,一些临海的渔户“洗脚上岸”,办起了家庭旅店,往往一个夏季就能收入七八万。海岛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咱岛上现在遍地是‘黄金’,只要能干肯干,就不愁挣不到钱!”4ā?ā?6?6makeTableTitle
(责任编辑:韩美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