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4日13时18分,是“立春”节气。天文专家解释说,“立春”是24节气之首,我国气温开始回升,大地回春,表示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立春为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赵之珩说,早在汉代的时候,民间就有祭春牛的习俗,就是用泥土捏成一个象征农事的耕牛,在立春前一天,由一个身材高大的后生扮成“芒神”(东方之神,春天之神,草木之神),手执杨柳枝赶着土牛,大家载歌载舞,表示迎春,这种祭春牛的活动,遍及全国。后来有人用春牛图代替祭春牛,根据历象推算当年立春的时间,在春牛图上表示出来,帮助农民了解立春的早晚,不误农时。
民间老百姓在立春之日喝春酒,吃春饼,打春牛。北方一些地方还有“咬春”的习俗,即吃个生萝卜消食防病。
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乌丙安教授说,殷墟甲骨文中就有岁时记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形成的岁时节日有8个,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它们在农耕社会中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
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立春”这一天要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到了后代,“迎春”仪式逐渐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
乌丙安说,不光是汉族重视“立春”,白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也过这一岁时节日,并有自己的特殊民俗活动。在日本等其他亚洲国家,也有过“立春”的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