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黄楚慧、张丹羊、刘旦、任珊珊、
陈翔、曾卫康
名牌大学本科毕业、现就职于广州一家外贸公司,来自福建泉州的李辉在他一些老乡看来是很值得羡慕的。但每天下班,李辉就要挤公车回到棠下的出租屋:一室一卫10来平方米,屋里暗得白天也要开灯,双层儿童床上层放东西下层睡人,从学校带回的书还维持打包原状堆在墙角……而如此居住条件的房租水电费,就占用了他每月收入的四成。
刚刚步出大学校门走进社会的大学生的住居情况,引起了省人大代表的关注。昨日,朱列玉代表向大会提交建议:广东的房屋价格超出很多普通市民的购买力,政府有责任加强廉租房和解困房的建设。他还表示,应考虑把刚毕业的大学生纳入廉租房的体系中来。
刚毕业情况不比农民工好多少
提到廉租房,很多人可能只会想起“双困户”,按照目前的规定,只有“双困户”才能享受廉租房。朱列玉代表在近两年在调研中发现,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居住条件问题也很突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收入不会很高,很多人一个月就一两千元。”朱列玉表示,如果没有父母的支援,这些钱只够他们日常生活,根本不可能买房。
朱列玉告诉记者,根据他的调研,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省钱,租住在城中村的不在少数。一些人状况不比农民工好多少,收入比较低,而且要在单位立足工作比较辛苦;而租住在猎德村等城中村里的出租屋条件比较差,管理比较乱。
“月光族”需要政府帮一把
李辉告诉记者,他每个月的税后收入大概是1800元,房租400多元,加上水电、网络和其他一些杂费,大概是700元,占了收入的将近四成;另外每月伙食费大概600元,交通费200元、电话费100多元,不花其他钱都已差不多“月光”,碰上应酬更是难以应付。
朱列玉表示,廉租房可以使他们以低廉的价格找到一个安身的地方,“政府应该有一个机制来保障他们的居住权益。”朱列玉说,住房具有生活必需品的性质,不能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供需关系,否则不仅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不少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对社会充满憧憬,而现实的落差会产生不少社会问题。近年法院审理的案子中,大学生因缺钱铤而走险比较明显。
朱列玉表示,把刚毕业的大学生纳入廉租房的受益对象,则可增强一个省、一个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为企业稳住军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