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管了当地95%以上的菜园和80%以上的蔬菜市场摊位
每年都有300多名高要回龙人来到悉尼帮助乡里人种菜
文/图 吴文颂 李维宁
在澳大利亚悉尼机场附近,有一块高要人辛勤耕耘了100多年的菜园。虽然这些年来,这个地区的地价骤升,菜地周围高楼大厦林立;虽然这块菜地与周围城市的环境格格不入,但是澳大利亚政府仍然将此菜地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让悉尼市民铭记高要人对悉尼蔬菜市场的巨大贡献。上月中旬,高要市政府赴澳大利亚农业考察团前往悉尼,见到了机场附近这块历经时空变幻的菜地。日前,刚回来的考察团团长朱明向记者介绍了鲜为人知的高要人在南半球种菜的故事。
上图:每年都有300多名青壮年到悉尼种菜
上图:高要人在悉尼耕种的菜园
上图:无土栽培的蔬菜
从打工到拥有自己菜地
考察团在澳大利亚拜会了广东会馆创会会长、太平绅士吴其芬先生,他对高要乃至广东人来澳大利亚谋生的历史有所研究。据他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对外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其中有准许英法等国家招募华工出国的。从1856年至晚清,先后有大批高要回龙人被“卖猪仔”,来到英国殖民地的澳洲谋生。事隔100多年,到了1988年至1996年,又有许多高要回龙人投亲靠友移民澳洲。
由于语言和资金的关系,其中绝大多数人只能以种菜为生。现在,定居澳洲的高要回龙人有3万多人。
开始时,悉尼的菜园绝大部分由欧洲移民耕种,高要回龙人帮他们打工。后来,回龙人凭着华人独有的勤劳和种菜经验,慢慢有了自己的菜地。他们既种植欧洲移民喜欢的蔬菜,还从高要大量引种新的蔬菜品种,逐渐掌管了悉尼95%以上的菜园、80%以上的蔬菜市场摊位以及一部分超级市场。
菜农中佼佼者成为大亨
近十几年来,由于高要回龙移民后代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他们不愿意像祖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种菜,其中不少人开起酒家、工厂,从事公司文员、房地产经纪、律师等行当。据澳大利亚悉尼华人农业协会会长钟荣介绍,目前在悉尼的3万多高要回龙人中,仍有四成在种菜。在悉尼市100平方公里范围内有250多个菜园,菜园面积多则100多亩,少则十几亩,大部分是他们自己买下的。一个面积十几亩的菜园,十几年前只值30万多澳元,现在已升值至200多万澳元,折合人民币1000多万元。许多高要回龙人如果将自己的菜地卖掉,马上就会发达,坐享其成。但是闲不住的他们出于对土地的热爱,仍然每天在菜地里忙碌。高要菜农绝大部分居住在悉尼市区,每户都有自己的住房,其中的佼佼者还住上了豪华别墅,成为大亨。
有的家族至今仍在种菜
今年56岁的蔡国兴在澳大利亚出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国语、粤语和英语。其曾祖父在清朝末年来到澳大利亚种菜,他们家族至今仍在种菜。现在,他已拥有100多亩菜地,专门有洋人的公司上门收购蔬菜。由于蔡国兴对悉尼蔬菜市场的突出贡献,澳大利亚政府特批了他40个引进中国劳工的名额。现在他已引进十几个回龙人在他的菜园打工。
为了节约土地和增加收入,蔡国兴的部分菜地使用了无土栽培技术。据蔡说,使用这种技术种出的蔬菜产量要比普通菜地种出的高一倍,而且生长周期也短。如小白菜在菜地种植要50多天才能上市,而用无土栽培技术只需25天左右。据悉,在悉尼种菜的高要人中,已有一部分采用较为先进的农业技术或使用先进的机械化作业,像这种无土栽培技术,在整个澳洲也不多见。现在,澳大利亚的高要菜农生产实现了半机械化,每个菜园都有一个小型冷库,用于保鲜蔬菜,菜园都用拖拉机犁地、碎土,淋水、施肥都有自动喷灌系统。他们每人都有货车、小型叉车,装卸和运输极为方便。
澳洲种菜月收入超万元
虽然澳大利亚的菜园实现了半机械化,但是播种和收获必须是手工操作。因此那里的高要侨胞还雇请了不少家乡的亲朋好友来悉尼帮助他们,少则一两人,多则十几人。据悉尼华人农业协会会长介绍,这十几年来,每年都有300多名高要回龙人通过劳务输出的方式,来到悉尼帮助乡里人种菜。他们一般跟农场主签订4年的合同,到期了还可以续签。现在,大概有1000多名高要回龙人在澳洲帮人种菜。种菜虽然辛苦、生活枯燥,但是赚钱多。一般一个月除税后可赚2000多澳元,相当于人民币12000多元。自2000年之后,不断有高要人从澳洲种菜回来,在当地盖起了小洋楼或做起小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