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的储户和农行江苏南通分行大楼。
农行的储户和农行江苏南通分行大楼。
国家开发银行大楼和开行贷款支持的三峡工程。
国家开发银行大楼和开行贷款支持的三峡工程。
国有银行改革有突破性进展(背景)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93年,国家分设了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家专业银行;第二阶段从1994年到2002年,四家专业银行逐渐转变为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第三阶段从2003年至今,2003年底,国家注资450亿美元,对中行、建行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建行、中行和工行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初步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资本充足率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明显改善,风险控制能力增强。
(晓田)
农行
一直为各方关注的农行股改终于日渐明朗。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农行股改的总原则,即“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2月1日,农行副行长韩仲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十六字原则中“面向‘三农’”明确了农行的市场地位,“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明确了农行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农行改革必须要兼容这两大要求。
面向“三农”:明晰市场定位
“十一五”支农贷款净增4700亿元
与建行、中行和工行三家相比,农行股改更具复杂性,因为其改革要放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内通盘考虑。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农行的定位明确为: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和责任,充分利用在县域的资金、网络和专业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正好契合了农行自身的发展思路。行长杨明生就曾经明确表示,农行股改“农”字不能丢。
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中,农村信用社是区域性的,邮政储蓄银行功能尚待完善,政策性的农业发展银行在县以下没有机构,发挥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作用,农行显然责无旁贷。韩仲琦说,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和县域发展,农行正在制定服务“三农”的战略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改造县域信贷管理体系,按县域不同特点做好分类,遵循“一类一策”的原则扶持县域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农行计划支农贷款净增4700亿元。
整体改制:有利于发挥优势
分拆难操作,有风险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传递出的另一信息就是农行股改将实行整体改制,这让一度流传的分拆方案彻底终结。农行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认为,农行是我国目前网点最多、员工最多、网络覆盖面最广的国有商业银行,对如此庞大的系统进行分拆不仅很难操作,潜在风险也不可低估。这种风险主要体现为有可能削弱政府调控农村金融的能力;加剧农行局部地区经营风险的集聚;削弱农行的整体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位负责人也说,整体改制有利于保持农行固有的规模经济和沟通城乡、系统联动的优势,也符合将金融资本做大做强的世界银行业发展趋势。整体改制虽然会带来一次性改制成本较大的弊端,但通过国家扶持及农行在控制风险前提下努力增加盈利,加快消化历史包袱,可以避免分拆改制的后续成本。
商业运作:改进公司治理
农行利润五年增长50倍
按照设计,改制后的农行要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要不断增强,财务状况应明显好转。
事实上,从2003年开始,农行即着手实施风险管理、贷后管理等工程。经过三年多努力,该行管理基础不断夯实,风险控制能力逐步提高,管理的集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2006年末与2002年初相比,农行资产总额、各项存款、各项贷款分别增长110%、127%和90%,利润增长50多倍。
择机上市:改革稳步推进
有意下半年完成财务重组
韩仲琦表示,农行股改尚未制定出明确的时间表,但目前该行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股改方案的设计和修订。农行有意下半年完成财务重组。事实上,农行股改仍面临诸多困难,机构数量众多、管理链条长以及历史包袱沉重等决定了农行股改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既要抓紧,又不能赶进度。
开行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原则,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首先推进国家开发银行改革,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对政策性业务要实行公开透明的招标制。
有信心做好改革先行者
改革是国开行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有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在“两基一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进出口贸易、粮棉油收购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银行在成立之初,基本延续了传统计划经济的运作方式,积聚了一定的金融风险。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以国开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银行开始重视并强化风险控制能力,资产质量稳步提高,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面对政策性银行改革的重头戏,国开行行长陈元表示,国开行完全有信心做好改革的先行者。他说,改革是国开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对国开行多年来坚持市场化改革的肯定。
改革条件具备、时机成熟
截至2006年底,开行资产的不良率仅为0.72%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姚中民认为,目前国开行改革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可谓水到渠成。
这从开行漂亮的“成绩单”上可见一斑:截至2006年底,开行资产的不良率仅为0.72%,连续17个季度稳定在2%以内,连续7个季度保持在1%以内。国际权威会计师事务所按照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分别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优良的资产,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财务重组压力,降低改革成本。”姚中民说。
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国开行培养了一支熟悉现代金融的队伍,拥有一大批行业、工程、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娴熟的市场运作模式,能够成为政策性银行改革的生力军。
国开行政策研究室负责人告诉记者,自1998年以来,国开行积极进行开发性金融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由政策性金融向市场化的转轨和发展,为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创造了条件。
将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以市场化方式和商业化运作实现国家发展战略
“国开行的改革,是国家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国开行业务发展局负责人如是说。
陈元告诉记者,今后国开行要以市场化方式和商业化运作实现国家发展战略,体现战略性和长期性,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他表示,只有将金融的社会责任看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使金融在保证安全和稳健的同时,也为金融运行的环境建设付出努力和责任,包括经济、社会、市场、体制和环境建设,才能实现金融和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吴酩 徐劲柏 阚行 刘曙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