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车以每小时约40公里的时速向前行驶,突然,一行人在前方约10米处横穿马路,只听见两声“嘟嘟”的警告声后,车在人前戛然而止。驾驶员没有踩制动,车是自动刹车,没有撞上行人。车上的记者们欢呼起来。
日前,应德国南部巴符州乌尔姆市政府的邀请,来自各国常驻德国的20多名记者来到该市采访。以上一幕情景便发生在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在“乌尔姆科学城”的研发中心内。
奔驰防撞人
创新能力强
乌尔姆城虽小,但身份显赫。
这座只有11.5万人口的小城与一位科学巨人紧密相联,那就是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诞生于此。或许是伟人效应,乌尔姆人在过去的岁月中不断追求科技创新,经过8年的建设,方圆300公顷的科学城拔地而起。在这个“科学王国”中,既坐落着国际知名公司的研发机构,如戴姆勒—克莱斯勒、西门子、诺基亚等,也有世界一流大学乌尔姆大学,还有众多大大小小的研发和生产企业,形成了一个创新能力很强的群体。
戴—克研发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改善安全性能一直是奔驰汽车技术创新的重点之一。继奔驰成功推出“车距监控防撞系统”之后,该研发中心进行着“防撞人系统”的研究。记者试坐的上述奔驰车便装有该电子系统,但目前尚处于测试阶段,未投入正式使用。记者看到,该系统的显示屏被安装在副驾驶座的前方,它不断处理由车前雷达所获信息,显示前方路况。当该系统确认前方有行人时,就会不断提醒司机。当快要接近时,汽车会在几秒钟之内紧急制动,从而避免撞上行人。他说,该系统的难点在于必须自动识别各种各样的人,因为人是复杂的,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且穿着打扮不一。因此,如今的测试系统中存有数千关于人的数据。
被动式建筑
环保功能多
站在一座名为“Energon”(见图,本报记者吕鸿摄)的建筑前,记者以为它与普通建筑没有什么两样,但过了一会儿才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建筑。它由乌尔姆大学教授彼得·奥伯特设计建造,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建筑。其基本设计是:太阳能向室内传递,不用任何机械动力,不需要专门蓄热器、热交换器、水泵或风机等设备,而是完全采用自然方式,如辐射、传导和自然对流进行,故称“被动式建筑”。
“被动式建筑”将集热部件与整体建筑结构融为一体,使房屋构件一物多用,如南窗既是房屋的采光部件,又是太阳能系统的集热部件;墙体既是房屋的围护构件,又是太阳能系统的集热蓄热部件。所有这些串联上一个特别的空气循环系统使整座建筑处于恒温状态,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据介绍,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办公“被动式建筑”,建筑面积达6911平方米,2002年投入使用。
谈起“乌尔姆科学城”,已经当了15年市长的伊沃·戈纳尔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他自豪地说,在科学城的设计建设中,没有动用市财政一分钱,完全依靠市场筹资、贷款建设。基本思路是,专门成立一家公司进行总体设计和运作,从银行贷款建房,同时和各大公司联系来此落户,用租金归还贷款。由于乌尔姆地理位置优越,邻近慕尼黑、斯图加特等大城市,特别是乌尔姆大学能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科学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市长的理念中,成功的含义并不是赢利多少,而是留住那些世界知名大企业、创造大量就业、给子孙后代提供广阔的科技创新平台。
16世纪初,和邻近城市相比,乌尔姆曾达到其经济发展的顶峰。400多年过去了,乌尔姆人在变化,这座城市也在变化。现在,它寻求更多的是科技创新,想用科技创新来书写新的历史。
(本报柏林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