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沪深股市以猛烈的回调结束了新年首月的交易。上证综指下跌了4.92%%,深证成指下跌了7.62%%,双双创下近期最大单日跌幅。
对于一些习惯了近来“狂飙突进”式上涨的股民来说,股市开始露出其阴晴不定的本来面目。
暴富神话与股市迷乱
2006对于中国股市是不寻常的一年,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制度溢价,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使得长期以来的价值低估得到纠正,出现了久违的“普涨”行情,全年指数涨幅高达130%%。股市全线飘红,自然带来醒目的财富效应,各种版本的“暴富神话”如同春天的野草,滋长勃发在每一个角落。
陈珑是某事业单位的一名中层干部,去年在股市并没有投入太大精力,主要是“打新”就赚了四五十万。“网盛科技上市的时候,我幸运地中了1000股,当时申购价是19块多,一开盘就跳到60多块,我马上出手,相当于白捡了4万块钱。”
与往年不温不火的行情不同,不管是开放式基金,还是封闭式基金,都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股票型基金“状元”景顺长城2006年收益率达到168.93%%,“榜眼”上投摩根阿尔法,收益率为168.67%%,“探花”上投摩根中国优势,收益率也达到151.73%%。
这些激动人心的数字,席卷了一批对股市、基金一无所知的百姓入市,他们对投资回报率的预期,也因为身边暴富标本的示范效应,偏离了正常水平,而希望复制100%%乃至150%%的神话。
借贷炒股如刀尖上跳舞
如果是掏自己的口袋炒股,纵然有风险,也还在可控制范围内。然而不少脑筋“灵光”的人,却看上了银行的口袋——抵押房产贷款炒股、典当车辆炒股、信用卡提现炒股,等等。巧借金融工具盘活资金,本身无可厚非,但这必然进一步放大了股市风险,刀尖上跳舞不仅需要过人的技巧,也需要足够的承受力。
在上海和杭州,“典房炒股”早不是什么新闻,还有人把私家车当了炒股。尤其是在2006年的最后一周,在股指飙升带来的乐观情绪之下,“现金流”才是股民发愁的问题,“风险”二字早被抛诸脑后。
据媒体报道,有人用自己和家人的信用卡在招行、工行、光大、华夏等多个银行以透支方式陆续提现5万元投入股市,购买开放式基金,扣除利息后还净赚1万多元。
专家分析,信用卡透支60天内利息为每天万分之五,基金申购、赎回手续费一般为1.5%%、0.5%%,因此,刨去各种费用和利息,基金一个月净值增幅要达到3.5%%以上,透支购买才不会亏损。而房产典当的月息费率一般在3%%左右,一旦股市震荡,很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此,借贷、典当炒股的人应该慎之又慎。
只赚不赔的股市是没有的
资本逐利的本性决定,哪里的财富增长最快、最容易,资本就流向哪里。去年下半年以来,股市就取代了房地产,成为中国最大的财富加速器。大量的资金从储蓄、楼市、债市,进入股市,一时间,资金“浪奔潮涌”,上演了一出“搬家”大戏。
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发布的金融报告称,2006年12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073亿元,同比少增637亿元;全年居民户存款增加2.09万亿元,同比少增1125亿元。而此前统计表明,2006年10月,居民储蓄存款减少76亿元,为2001年6月以来月度储蓄存款的首次下降。
数据表明,这些少增加的储蓄主要分流进了股市。目前,沪深两市股票总市值已经突破10万亿元,比去年初增加了约2倍,A股开户人数接近8000万户,创下历史新高。
其实,被分流的不仅仅是储蓄,还包括历来广受追捧的国债。
有关专家指出,储蓄、国债分流到股市,说明百姓的投资理念在发生变化,趋于多元化和分散化,这是值得鼓励的。而且相比楼市,股市的投资门槛较低,财富效应和对消费的刺激作用也更明显。但股市毕竟有风险,只涨不跌、只赚不赔的股市是没有的,中小投资者必须保持理性,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
一位基金经理认为,未来几年可能有20%%的股票涨幅会比较大,大多数股票表现平淡,有些“垃圾股”则会被淘汰。未来股市风险加大,股民要提高风险意识,避免在牛市被“套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