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1版)
(二)以十年时间建成创新型城市为奋斗目标,积极推进创新工作。
着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形成稳定的投入机制,加快建立区域创新体系。
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作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广州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构建政务受理、投资服务、政务信息三大服务系统,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加大政府采购监管力度。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和镇机构改革工作。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放宽投资领域,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加强政府投资管理。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力度,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和运用水平,营造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大力培养和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形成自主创新的人才优势。
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以股份制改造为重点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引入大型跨国公司、国内优势企业和社会资本,实现大中型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加快有条件的国有企业上市步伐,推动更多的企业适时开展并购重组和上市融资,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鼓励企业机制创新,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规范的运作机制和有效的制衡机制。探索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完善经营者长效激励和约束机制。妥善处理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
(三)继续大力改善城市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广州。
调整城市发展战略。按照“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推进城市空间布局战略性调整。统筹推进南沙新区、萝岗新区、白云新城、广州新城等新城区建设,以建设卫星城为目标,推进17个中心镇的规划建设。调整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加快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疏解人口、产业和建筑密度,减轻交通负荷。整体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建设高度繁荣发达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带动城市各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区域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道路交通和城市环境工程建设。按计划推进广州港南沙港区、白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广州铁路新客运站、武广铁路客运专线、穗深港客运专线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地铁工程建设,续建和新开工建设7条高快速道路、46条市政道路。继续大力改造电网和电力设施。推进饮用净水和天然气利用二期工程。加大地下空间开发力度。启动亚运会场馆、亚运村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生态体系建设。巩固和发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果,积极推进“青山绿地”和“蓝天碧水”二期工程,切实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巩固和推进已关闭的采石、采泥场的整治复绿工作,加强林带林区、森林公园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森林围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步伐。继续推进脱硫工程建设;严格执行机动车国Ⅲ标准,从今年起中心城区全面禁行摩托车,切实控制机动车废气污染;加强餐饮油烟、建筑工地扬尘和工业粉尘、噪音等污染控制。加强珠江综合整治和饮用水源保护,完成在建的6个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分期分批综合整治市内河涌,近期重点抓好29条与市民生活和亚运会主要场馆密切相关的河涌综合整治。建设白云湖,进一步改善水环境。健全气象监测网络,推进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全面落实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建设节约型城市。依法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加快循环经济试点,强化节能降耗机制,促进企业广泛采用清洁能源、先进工艺技术和新材料,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落后生产力。实行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建立GDP能耗指标定期通报制度,加强对重点行业的能耗考核。继续推进老城区产业“退二进三”,对不符合安全生产和国家环保要求的工业企业和危化品仓储企业,分期分批依法依规实行整改搬迁或关闭,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在搬迁中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转型,实现新的发展。建设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完善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强化环境保护实绩考核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全面完成城市管理年活动各项工作任务。围绕今年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动员全市力量,深化卫生街区创建活动,大力整治市容环境卫生,尤其要突出整治“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彻底清理卫生死角,切实解决“六乱”问题,营造整洁有序、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严肃查处无证照生产经营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市场准入、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继续推进农贸、肉菜市场升级改造,努力保证食品安全。进一步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员,包括外籍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健全流动人员信息化管理体系,从今年起逐步免收流动人员办理暂住证费用,全面实现流动人员信息化管理,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和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健全重特大事故预警和防控体系,强化对道路交通、消防、市政设施、危险化学品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在认真总结三年来城市管理年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城市管理步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正常化轨道。
(四)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也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必须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心镇建设,促进中心镇健康发展,加快构建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城镇体系。扩大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农业园区基地的覆盖范围,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业对外交流与经贸合作,充分发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向作用,促进农产品加工与流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动植物疫病和外来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大科技兴农力度,优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培育新型农民。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护耕地、林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继续推进标准化农田改造。强化农业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抓紧编制完善中心镇和中心村规划。扎实推进“两规、三清、四有、五通”工程,全面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和绿化美化工作,建设生态文明村。加大对北部山区的扶持开发力度,改善山区发展环境。抓好重点水库、堤防的除险加固和小型水利设施的整修,全面提升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和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措施和农民减负增收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建设,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成年农民的技能培训,鼓励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中心镇就业落户。大力加强农村教育,切实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努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网络建设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逐步建立以农民养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要达到94.5%。严格执行建设征地“三条红线”的规定,认真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障和再发展问题。
(五)提高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水平,增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强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招商,重点吸引外资投向软件、生物医药、物流、金融、会展等行业。认真实施《广州市鼓励外商投资设立总部和地区总部的规定》,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招商引资,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外资来源多元化。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产,延伸产业链条。
调整外贸发展战略。把握广交会转型的重要机遇,调整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实现出口与进口协调发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协调发展。加强与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吸引跨国公司在广州建立采购中心,形成国内外贸易的快速通道。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带动”战略,提升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进出口主体多元化,支持符合国家鼓励出口政策的大企业发展。大力推动高端服务贸易,主动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建立贸工互动机制,推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健全公平贸易支撑体系,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支持和引导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区域合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加快建立自主性国际营销网络,加强与国际流通集团的合作,增强对国际市场的辐射能力。继续推动境外研发和境外资源开发,加大对境外工程承包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承接国际工程项目的能力。进一步密切与港澳台经贸往来,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国际国内友好城市合作,促进互利共赢。
(六)统筹协调发展,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推进教育创强工作,力争全市各区(县级市)和中心镇全部建成省教育强区(县级市)和教育强镇。建立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普通高中以财政投入为主、多形式吸纳社会资金,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多元化投入的教育经费保障和投入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建设,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力解决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设好示范性重点职业学校。提高市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发展。完善助学机制,落实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法落实教师待遇。
完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基本医疗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执法监督和卫生财政保障体系,提高对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完善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帮扶关系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办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完善城镇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将救助范围扩大到农村。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大力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促进中医事业持续发展。
加强和谐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继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道德教育。以“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和公民文明旅游活动。大力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围绕2008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示范村、文明社区、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活动,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继续抓紧建设和修缮一批现代文化和历史文化设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办好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中国音乐金钟奖等系列文化节庆活动。推进农村和社区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展文物保护和博物馆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做强一批具有集聚辐射功能的文化产业集团,打造一批全国和国际文化品牌。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新闻宣传的管理水平。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以迎“亚运”为契机,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多元化群众体育服务管理体系,加强社区和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努力打造竞技体育品牌项目,提升广州竞技运动水平。做大做强体育产业,办好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中国羽毛球公开赛等重大赛事。
推动人口与计生、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的新发展。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加强流动人员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加强人口与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加强国防教育,扎实推进“双拥”工作,认真做好军转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和复退军人安置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创新侨务工作方式,培育、保护和利用侨力资源。加强和改进外事工作,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全面推进社会信息化,加快建设“数字广州”。认真做好统计、档案、保密、参事、文史、修志等工作。
(七)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进一步扩大和促进就业。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拓宽就业渠道,继续保持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70%以上。加快建立促进扩大就业的长效机制,完善就业援助制度,着力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加大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的投入,认真做好帮扶城镇“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低保家庭人员、“农转居”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等人群的就业安置工作,推进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工程。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管理。继续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和戒毒出所人员的帮教、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工作。
切实做好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不断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社会保险覆盖面,积极推进企业年金制度,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加快解决社会保险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在财政支出比例上,继续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确保社会救助覆盖到每户困难家庭、每个困难群众。逐步提高低保标准,重点提高农村低保补差水平。巩固和完善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救济”。切实做好低收入困难家庭消费性开支减免工作,建立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生活救助应急机制。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健全社保基金稽核制度和征缴管理体系。落实“农转居”人员和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探索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探索建立覆盖所有城镇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慈善事业、老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立覆盖全市的“社区服务平安钟”呼援服务系统。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建立工资分配调控机制,逐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努力改善中低收入群众住房条件。积极落实调控土地供应和稳定房价的措施,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大力建设新社区,扩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规模,不断提高住房保障的普惠度。今年内解决全市2005年登记在册、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5643户双特困户的住房问题,到2010年基本解决全市8.46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平安广州”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以及暴力犯罪,深入开展打击“两抢一盗”、“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斗争,加强“打黄扫非”工作,严格查禁赌博活动。动员组织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安工作,构筑群防群治网络。今年要全部完成市区的治安视频系统建设,创新警务机制,提高警务工作效能,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系统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智能交通管理指挥系统功能,完善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努力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加大城市路网建设力度,打通交通节点,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积极推进停车场建设。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全力推行公交优先和快速公交,完善各种交通接驳,实行公交车、地铁票务一体化,并给予优惠价格,方便市民出行。加强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认真做好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完善首办责任、领导接访、信访督办等制度,建立起信访、调解、综治三位一体的矛盾排查调处机制,把群众反映的重大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加大对征地拆迁、重点工程建设、拖欠与截留征地补偿款、物业管理、劳动纠纷、社会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的排查力度,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权力。
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重视政协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进一步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决策责任制。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依法实施政务公开,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加强法制建设。积极配合人大做好地方立法工作,提高政府规章质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防止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加强政风建设。坚持从严治政,廉洁从政。广大公务员要忠于职守,勤勉尽责,埋头苦干,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要强化大局意识,加强协调配合,确保政令畅通。要坚持实事求是,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把精力放在抓工作落实上。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肩负全市人民的重托,已完成了历史任务。新一届政府的工作即将开始,新的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继往开来,为创造广州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