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冕)破墙而出的“青铜鼎”配上清澈敞亮的玻璃幕墙;青灰色的城砖加上高效节能的太阳能发电板……近日,首都博物馆新馆凭借其独到的建筑设计理念和优秀的建筑质量,荣获2006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该奖项是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方面的最高奖。
63390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国内无出其右者;礼仪大厅高度和跨度为世界博物院之最,2000余平方米面积全国“独一份”;10吨液压电梯,保证文物车可以直接开进库房;按10比3倾斜度向外倾斜的青铜鼎造型是国内首次在博物馆建筑形态上采用斜立面造型……首博新馆创下了不下十项国内外建筑业之最,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一座博物馆。
颇具民族风情的建筑特色更使其成为长安街西延长线上的一座新地标。
回忆起20多年“蜗居”孔庙内的老首博,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韩永感慨万千:“以前的文物只能在古建、改造后的危房里憋屈着,现在它们全搬进了集防火、防震、防盗、防潮、防雷、防虫菌为一体的近万平方米库房。而且展陈面积一下子翻了好几番,一大批宝贝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然而首博新馆的打造并非一日之功。早在1981年首博安家于文物古迹孔庙内起,建设一座与北京“文化中心”、“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历史文化名城”相称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就成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直接过问与关怀下,1999年,市文物局的立项申请得到批准。2001年,首博新馆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当年12月新馆开始动工兴建。历时4年后,耗资12.3亿元精心打造的首都博物馆新馆于2005年底建成并试运行。
新馆的建筑形象可以找到中国古建筑的痕迹,“青铜鼎”象征文物破土而出;悬挑的大屋顶好似传统的飞檐;青铜、木质、砖石的大量运用,将参观者拉回到久远的历史中。同时,钢结构棚顶、玻璃幕墙又彰显了北京有力的时代步伐,高达40米的建筑空间和通透的视觉效果更顺应了当代建筑的国际流行趋势。
如今,人们亲切地称首博新馆为“新首博”,并形象地将这里比作是北京的客厅,是展示京味儿文化的一扇窗。为了强调“以人为本”,博物馆门口平缓的坡道取代了高耸的台阶;为了体现出京腔京韵,礼仪大厅地面铺设的青白石,是故宫、天坛等古建中常见的石材;为了达到节能环保,博物馆屋顶上铺设的太阳能板功率可达300千瓦,3000平方米的柔性太阳能板甚至还起到防水“油毡布”的功效……“新首博”内每处细节都透着人情味,体现着“以文物为本,为社会服务”的理念。
硬件跟上了,软件也没落下。5622件上展文物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首次亮相。藏品最“次”为国家三级文物,其中包括一级品186件,二级品478件,还有24件罕世珍品,乃首博的“镇馆之宝”。去年一年,大英展、印度展……一系列外展相继举办。据初步统计,“新首博”自2005年底试运行至今,已接待游客73万余人次。
“首博新馆处处体现着‘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代、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新首博’是一座融古典美与现代美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品”……自首博新馆落成以来,业内人士的好评如潮。近日,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还特别批示:“首博新馆是一个精品工程,其积累的经验可以在行业内推广,可以对奥运工程有所启发和借鉴”。
“新首博”已成为本市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它将在完善自身展览的同时,加大对外交流的力度。市民不出京城,就可以见到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领略到卢浮宫内的文物风采……RJ207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