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歌手深情的演唱打动人心。
快乐的甲板上,女兵在表演舞蹈。
去年9月16日至10月9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世昌舰海上航行24天,跨越祖国万里海岸线。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海上航行,却因载着一批“文化使者”而赋予了新的意义。由参加完全军业余文艺会演的海军演出队队员组成的“海疆万里行文化服务队”,搭乘该舰北起旅顺、南至广州,深入高山、海岛等基层部队开展慰问演出和文化服务活动。他们途经8个军港,演出38场次,还为基层培训了文艺骨干。
这次活动规模之大、航程之远、服务对象之广、历时之久,开创了海军业余演出队随舰开展长距离文化服务的先例,创造了海军文化服务工作的新纪录。
福建某军港。宽阔的世昌舰飞行甲板成了欢乐的“海洋”,情景表演剧《水兵电话》真实而动人地反映了新时期水兵以苦为乐、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歌手马爱云一曲《和平年代》唱出了官兵精武建功、立志军营的无限豪情;舞蹈《阳光海》刚刚在掌声中结束,因左脚患甲沟炎刚做完手术的歌手谢鹭,穿着整洁的白色礼服,精神抖擞地走上舞台。官兵自发地站立起来,与他一同高唱《咱当兵的人》,以特殊的方式表达对演员的敬意。
在“文化服务海疆万里行”的演出计划表上,不仅有在甲板或礼堂举行的“完全版”,更多的则是集合精兵强将深入小远散单位的“精华版”,服务队队员们称这类演出为“探亲”。
在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主场演出结束后,队员由洋听说勤务船中队某舰刚刚靠港,舰员正为没看到演出而遗憾。他找到带队的机关干事,请求到码头上表演。码头场地有限,几位队员精选了几个曲艺、歌舞类的小节目来到战友中间。节目虽小,可演员们那股认真劲儿打动了码头上所有的舰员。
在停靠福建某军港期间,小分队往返坐车6个小时,来到新组建不久的某台站慰问。这个单位地理环境复杂、工作性质特殊,官兵一见到前来慰问的服务队员,都热情地称他们为“亲人”。小分队来不及享用战友们打来的热水和烫好的毛巾,便搭台开始演出,9个人一口气演了2个多小时,热烈的掌声不绝于耳。
在珠江湖畔的码头演出时,多媒体说唱《南沙故事》一上场就引来阵阵掌声。一位中校军官跑到后台,找到领队要求拷贝图片,他说:“这些照片连缀起我守礁的点滴岁月。没想到你们用这种形式宣传南沙!”在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礼堂,当歌手周建坤唱完《不要问我在哪里》这首歌时,全场先是一片寂静,既而爆发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不仅是献给服务队员,更是献给那些潜航在深深海洋里,与胜利永远在一起的光荣潜艇兵。
外洋螺军港。以甲板为舞台,以蓝天碧海为幕布,背衬着座座威武的战舰,当《壮志飞扬》、《当我唱起战斗歌曲》、《站在波涛之上》等一首首抒发水兵无限豪情的歌曲,在军港上空回响时,官兵们的情绪沸腾了。刷油漆、除铁锈、洗甲板、擦舷窗、整理舰容是海上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舰员们最熟悉的生活,取材于此的舞蹈《快乐甲板》,是在全军业余文艺会演上的获奖作品。演员刚上场就引起舰员的共鸣,舞蹈与大海、战舰浑然一体,甲板上扑面而来的浓浓兵味、海味、舰味、岛味,像是一首充满欢乐与感动的大海交响曲。
海疆万里行,一路播撒蓝色文化的“种子”,带动和培养了大批基层文艺骨干,推动了蓝色文化系列活动在基层部队的生根开花。
文化服务队刚登上世昌舰,就对该舰文化生活进行摸底调查,发现舰上存在人员流动快,保留不住人才的现象。服务队从现有人员抓起,为舰上留下几个易于演出的小节目。他们分成了曲艺、教歌、舞蹈等若干个文化服务组,利用舰员业余时间进行辅导。甲板上、模块里、会议室里到处都有服务队员活跃的身影。
“世昌之声”是舰上的广播节目,每天利用午饭和晚饭时间进行广播。队员们以此为平台,为世昌舰舰员和烟台航空工程学院实习学员开设了“送你一支歌”、“打开通往音乐之门”、“学会舞蹈的语言”等小栏目。
世昌舰是一艘综合训练舰,舰艇底层的轮机舱不仅是全舰部门最集中的地方,更是工作条件最差的单位,官兵既要忍受强大的噪音干扰,还要经受热浪的袭击。优美的歌声在破浪前行的世昌舰最底层回荡,此时,所有舰员都被歌手的歌声深深打动,轮机舱里的轰鸣声仿佛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心底焕发出来的献身海防、建功立业的豪情。
与舰员一起生活的日子里,队员感受到水兵生活在浪漫之外,更多的是艰辛与付出,长年出海执行任务,夫妻两地分居等实际困难都需要舰员们去面对。为此,队员由洋、徐荔、倪乃栋在航行途中排练了反映水兵以舰为家、甘于吃苦奉献的小品《四个家属骂老公》。当天,海上风浪达到了7级,风高浪急,暗涌让人招架不住,甲板先是左右摇,再是前后晃,3位演员走位的动作就像喝醉酒一般。
38场次的演出,面对的观众最多时逾千人,最少时仅一人。38场次的演出,意味着唱同样的歌,跳同样的舞步,说同样的对白。但这38场次的演出,对于观众却是宝贵的唯一。“海疆万里行文化服务队”的队员们把每场演出都当作“唯一”。“唯一”是一种为兵服务的精神,“唯一”让队员理解了凡事最怕“认真”二字;让队员明白了只有把火热的心奉献出来,才能赢得官兵满腔热情的尊重! (苏毅、崔晓龙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