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方面北方运动员处于“垄断”地位。图为王濛在第六届亚冬会女子短道速滑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李勇 摄
大众体育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为冰雪魅力所吸引。图为业余爱好者们在新疆某滑雪场滑雪健身。
焦秋生 摄
北冰南展,作为中国冰雪运动的一个发展策略,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至今已有20多年了。
竞技体育层面
遭遇现实困境
20多年过去,如果从竞技体育的层面审视北冰南展,得出的结论其实并不乐观。本届亚冬会上,黑龙江和吉林选手依然“垄断”着中国代表团,冬季两项队中有一些八一队选手,但这些选手也都来自黑、吉两省。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男子冠军韩晓鹏倒是江苏人,但从他训练生涯的轨迹看,与其说是“北冰南展”,不如说是“南人北上”更合适。
提出“北冰南展”的初衷,一是想普及冰雪运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没有普及,难有提高;二来,冰雪运动与经济发展关联度很高,我国南方和沿海地区属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如果这些地区的资金投入冰雪运动,无疑是一股强劲动力。其最终目标,是为了配合奥运战略的实施。
但北冰南展的效果为什么并不明显?如果从奥运战略的视角来衡量,确实是这样。这是因为,与奥运战略配套的全运战略,还没有给冰雪项目以足够支持,各省、区、市体育部门开展冰雪项目的愿望并不强烈。其次,如果以各地体育部门为主导来推动北冰南展,就意味着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夺金前景并不明朗的项目中去,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大众体育方面
前景一片大好
如果换个角度来审视北冰南展,也许会得出不尽相同的结论。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冰雪运动正在黑、吉两省之外的地区飞速发展,“北冰南展、北雪南移”的前景被空前看好。近两年,每到冬季,北京周边地区的滑雪场生意兴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室内人工冰场越来越多,参与者日众。曾经为中国拿到两枚冬奥会女子单人滑铜牌的名将陈露,如今正在深圳展开她新的事业。短短一年多时间,她的滑冰俱乐部已经有了3000多名会员,其中还包括不少来自香港的青少年。
大众的参与热情,为北冰南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在不知不觉间,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划出了另一种轨迹。本届亚冬会期间,亚奥理事会体育委员会主席魏纪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北冰南展应当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市场行为。近年来大众冰雪运动在国内多个省份蓬勃开展的势头,正印证着这一说法。无论滑雪场还是人工冰场,基本都由企业投资。这种投资行为,是基于对市场前景的判断,并非当初推行北冰南展时从奥运战略出发的必然结果,自然也不由体育部门主导。
市场推动竞技
管理面临考验
这种由市场规律主导的北冰南展,就现阶段发展程度而言,显然还达不到选拔高水平竞技人才的高度,但却为中国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样板。
冰雪运动的普及过程,带有鲜明的市场化特征,因此虽然也面向大众,但有别于全民健身活动的公益化性质。人们常将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比喻为金字塔的塔基和塔尖。北冰南展所代表的大众体育多元发展态势,也许其意并不在拔高塔尖,但无疑会夯实塔基。而对于体育部门而言,怎样去规范、引导这种趋势,则是在北冰南展基础上衍生出的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