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南京市商贸流通工作会议上,南京市商贸局局长李利江喜忧参半:去年,南京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6.85亿元,同比增长16.1%,规模全省第一。然而,从13个省辖市的零售额增幅看,南京仅排第六。
副商业中心、社区商业“发育不良”
前两年在河西奥体中心一带买了房的陈先生颇为无奈:住在河西,环境确实不错,就是商业设施太少,买菜、理发等很不方便,“到了晚上,更是冷冷清清,连个小摊贩都看不到。”陈先生的话道出了南京商贸业的一个怪现象:新街口商圈全国闻名,其他副商业中心、社区商业等“发育不良”。
李利江说,对某一地区来说,商家“扎堆”可以赚得人气,但从全局看,过于“扎堆”则影响了消费。目前该市白下、鼓楼、玄武三个城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去年达530多亿元,占全市的近五成。“大型商业设施多数集中在商贸聚集区、其他地区商业设施建设相对不足、社区商业网点建设不够配套、郊县镇村商业网点建设明显滞后,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消费。”
据悉,商业网点的不均衡现象,不但令南京商业资源过度集中、顾客就近消费不便,也让商贸管理部门感觉颇为棘手。2005年,南京市商贸局和规划局共同制定了《南京市商业网点规划》,对全市商业网点重新进行了规划布局,希望解决市区商业网点过于“扎堆”的问题。但是,由于没有配套的实施办法,在实施过程中难度较大,成效并不明显。
大型商业设施将严限进驻新街口
新街口商圈是商家们“扎堆”的第一选择地,也是多年来一直令南京骄傲的“中华第一商圈”。目前在新街口不足1平方公里的范围里,有大大小小数百家商业企业,密度之高全国第一。去年一年,新街口商圈仅白下区一侧社会消费品零售就达到182.7亿元,是北京王府井大街和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加起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和。然而,繁荣背后,第一商圈的众商家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据商贸部门的统计,2006年,南京传统百货业增幅减缓,全年实现销售46亿元,只比上年增长3%。
同时,新街口商圈的高密度也带来了令人头疼的停车难,不仅是机动车,连停自行车都难。一大商场的负责人忧心忡忡地说,现在制约新街口商圈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就是交通。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南京商业网点建设上的分布不均衡现状,年内出台的南京市《商业网点规划实施办法》,将在新街口商业区限制设置大型超市、家居建材商店、仓储会员店及农贸市场。
重点打造城南、城北、江北三大商贸集聚区
在南京商贸业“十一五”规划中,记者看到,南京市将推进“市级商业中心、市级商业副中心、地区级商业中心及社区商业中心”的网络体系框架建设,重点推进城南、城北、江北三大商贸集聚区建设,基本形成河西商业中心区,东山、浦口等副中心区的商业功能。而加快江北商贸集聚区建设,则成为南京商贸业今年的首要任务。据介绍,江北两区人口占全市的约22%,但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全市的约11%,部分中高档购买力流向了江南主城。本报记者宋晓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