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到过四川平原的人,都会惊叹那个已经造福人类两千多年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这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
提及这一举世闻名的水利杰作,首先要归功于它的创造者李冰。一个古代地方官吏,以一个田间农夫的朴实思维和实干精神,创造了这个泽被千秋、万古不朽的工程,对为政做官的涵义作了有力的诠释。以史为鉴,可以明智。解读李冰治水这一成功范例,对当前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和加强作风建设不无启示。
公元前251年,李冰上任蜀郡太守。在他看来,在其位,谋其政,天经地义。既然当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这里的官员首先要干的就是疏浚,是消灾。正因为有了这样具体而质朴的政绩观,才生发出为民造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真抓实干,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创新。于是,没有学过什么水利的李冰,硬是坚持以使命为学校,以实践为舞台,在当时没有任何高科技手段的情况下,对岷水东流的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绘制出水系图谱;在当时尚未发明火药的情况下,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凿穿玉垒山引水,并且总结出治水“深淘滩,低作堰”的“三字经”和“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真言”,这些直到20世纪仍被奉为水利工程的圭臬。
李冰在世时已考虑到事业的承继,让自己的儿子做了3个石人镇于江中,测量水位。李冰去世400年后,也许那3个石人已经破损,汉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其中一尊就是李冰雕像。有评论说,这位汉代水官敢于把自己尊崇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算是真正悟懂了李冰的心愿——唯有治水一线才是他最适合的岗位。还有评论说,李冰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和墓碑,留下的只是一座硬扎扎的水坝,但这水坝就是一座最好的无字碑。这正应验了那句老话: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李冰无愧于民众,民众也没有忘记李冰。后人把他尊为“川祖”、“水神”,并在玉垒山麓建起一座二王庙,祭祀李冰父子,就是例证。它明示当今的每一位领导干部,真正的政绩应是惠及当代、泽及后人的实绩工程,而不是那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只有这样的政绩,才能受到群众的夸赞,只有这样的政绩,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