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蔡育强)由厦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评选的2006年度厦门市十大新闻,经过由市委宣传部领导、市广播电视局、市新闻出版局、市记协学术委员会委员、市属各新闻单位领导、采编人员代表、驻厦新闻单位领导代表、新闻阅评员、新闻工作社会监督员、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委会的评选,昨天正式发布。
一、1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厦门,并在海沧台商投资区会见了台商代表,表示欢迎更多台胞来大陆发展,通过开展合作,造福两岸同胞,大陆方面一定会竭诚为台胞提供帮助和服务。在厦门视察期间,胡锦涛还先后到正新、夏新、麦克奥迪等企业和留学人员创业园视察工作。
二、厦门成为2006年两岸春节包机新增航点,首航仪式1月25日在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举行,由厦门航空公司执飞“厦门—高雄”、“厦门—台北”往返航线,开启了厦门、台湾两地57年来空中“破冰之航”。同年中秋节两岸包机,厦门航点继续成为两岸空中往来的热点之一。
三、4月8日,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揭牌运营。这是经国台办正式定名,祖国大陆最大也是第一个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将成为两岸水果和农副产品的畅通渠道、交易平台和中转站。至年底,已签约入驻及等待装修入驻的台商达262家。
四、继5月31日厦门大型保障性住房项目首批工程开工后,我市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12月1日,我市社会保障性住房首批2万套开始发放申请表。这是我市把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列入厦门重大决策,坚决贯彻落实“国六条”精神的重大举措。国家建设部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厦门保障性住房建设起步早、推进快、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值得全国借鉴和推广。
五、7月22日,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首期工程正式开工。这个工程是厦门市经济总体布局的重要战略,是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步骤之一。整个工程沿集美、同安和翔安三个区的海域展开,战线长达60公里,计划建设的新城面积达114平方公里。
六、7月15日—26日,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在厦门成功举办。胡锦涛主席为大会发来贺信,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大会并宣读胡锦涛主席的贺信。来自五大洲的80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多名选手,共唱“和平、友谊、合作、发展”,这是在我国首次举办的高规格、高规模的国际艺术盛会。
七、第十届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暨投洽会十周年庆典9月8日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仪式。经过十年努力,投洽会已成为国际上最具盛名的投资促进类展会,成为重要的国际投资促进和全球资产流动信息的平台。
八、10月23日—26日,市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会议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为把厦门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而奋斗。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省委常委何立峰当选市委书记。
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5周年庆祝大会12月22日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出席庆典,并作重要讲话。贾庆林指出,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还要办得更好。厦门要在推进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带头带动作用,在推进自主创新中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促进引领作用,在推进两岸关系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十、12月26日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透露,我市2006年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后劲和潜力进一步增强,预计全市可实现生产总值1160亿元以上,增长16%以上;全市财政总收入可达270亿元以上,增长28%以上,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39亿元,增长34%,成为历史上增长较快的又一个年份,基本实现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效益相协调。据市统计局2007年1月22日正式发布的统计数据,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16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增幅在全省九个设区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均居第一。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75.17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在全省九个设区市中总量和增幅均位居第一,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3.91亿元,增长38.6%,创12年来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