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明:赵新先跟我说要收购十个上市公司,所以我觉得 他收购十个,那我收购一两个应该没问题。
记者:你那时候为什么把眼睛一定要盯在这个上市公司上呢?
周益明:自己的原始积累肯定太慢,通过这个银行贷款唯一的这一条路子,肯定一条腿走路也不行,那只能走通过上市公司的运作再募集资金。
记者:上市公司对你来说当时是募集资金的一个办法?
周益明:对,省得直接融资。
记者:根本的目的还是要发展自己的这个。
周益明:产业。
解说:一段时间里,收购上市公司,利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迅速完成资本积累是很多人的梦想。周益明先后与泰光电力、浏阳花炮、科龙电器进行过接触或者谈判,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掌握了经验,明白了收购上市公司自己所需要具备的实力。于是在2002年,周益明迅速组建了深圳明伦集团,并且把它包装成资产27亿元,净资产12亿元的颇具实力的大集团公司,开始了收购四川明星电力的一切准备。
记者:你当时了解“三九”出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吗?
周益明:当时因为以前一直都太顺利了,没有摔过跤,如果这个事让我晚两年干,我不会干了。我已经可以学到他的失败了。
记者:你对明星有负罪感吗?
周益明:这个肯定有,毕竟不管怎么样 造成了损失。
记者:给谁造成损失?
周益明:给所有股东。
记者串场:假如说资本市场是一个江湖的话,那么少年出道的周益明就拜师在了这个江湖上名头最大的人物之一赵新先的名下,学到了资本运作的全套本领,之后他立即投入实战,在科龙收购战当中和顾雏军擦肩而过,又在之后的四川明星电力的收购里和健力宝的张海交手并且胜出,他与江湖上这两位响当当的人物同列武林的所谓最高榜单——富豪榜,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2005年就在周益明被刑拘的前后,赵新先、顾雏军、张海纷纷落马,江湖覆没。
解说:2005年3月,健力宝的张海因涉嫌挪用巨额资金被捕,7月,科龙集团的顾雏军因涉嫌挪用资金被捕,紧接着,明星电力的周益明又因最初的涉嫌挪用巨额资金被捕,虽然三个人的具体案情各有不同,但是起初却都是因为挪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而落马。
记者:那为什么在资本市场上会集中了这么多命运相似的玩家?
周益明:就是去追求成功的冲动,这就是他的原始动力。
记者:为什么都到这个市场上来寻找?
周益明:资本市场上是最快的捷径,你还能告诉我比资本市场上能获得资金更快的其它途径吗?我相信没有。
解说:2006年12月1日,四川省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深圳明伦集团和周益明犯合同诈骗罪,周益明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记者:上市公司大股东非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通常是以挪用资金罪或者职务侵占罪来判决的,为什么周益明这一回是以合同诈骗罪来论处。
黄志勇(四川省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刑庭庭长):挪用资金 主要它是一种挪用,它不是以非法占有的目的,就说我拿出去用了,但是我还是要还,而这个合同诈骗罪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所以我们认为他前面实施的行为和他签订这个股份转让协议,以及签订股份转让协议以后的行为,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是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所以说我们认定它是构成合同诈骗罪。
解说:深圳明伦集团的一系列行为属于单位犯罪,构成了合同诈骗罪,周益明作为深圳明伦集团的法人代表,也构成了合同诈骗罪,受到法律制裁。虽然主要当事人都已经受到制裁,可是,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应该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作为政府部门、证监会、银监会、银行等等各方面应当怎样建立起一种联动机制,对上市公司实施更科学有效的监管,应该是值得各方面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邢林(四川省遂宁市公安局副局长):对于国企的改制,将来这种监管部门应该是全程监管,不能只是监管入驻那一段,对他入驻以后在经营过程中全程的监管,要有一个监管机制,这个监管机制除了证监局 银监会 银行 公安,政府要牵线,把它们统起来,实际上我们都看出这个大量资金在外流的时候它都要通过银行,他不可能背着现金跑,如果银行发出警报,不对,它有上亿资金,它有几千万资金,打到了(与企业)非关联的公司,银行报警,第一信息就发出来了。
演播室:周益明自诩是一个聪明人,利用一些单位和部门追名逐利的欲望,利用金融证券市场监管上的漏洞以及他所认为的所谓的资本运作,诈骗和窃取国有资产,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周益明铸造泡沫财富的过程,再一次警示我们,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健全法制、加强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总制片人:梁建增
制片人:张洁
编导:王剑锋
摄像:王忠新 席鸣
录音:李宏卫
解说:郑刚
非线编辑:刘涛
助编:闵昌富
策划主管:赵华
执行制片人:王猛 胡劲草
播出主管:孙金岭
责编:郑刚 王琦冰
制作主管:郑曼茜
合成:吕钢
监制:梁晓涛 庄殿君
总监制:孙冰川
[上一页][1][2][3][4][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