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鼓荡人文社科的创新(图)

  中国人民大学校园,三“人”并立的篆书标识赫然醒目,昭示着深邃的传统底蕴。气势恢宏的世纪馆,张扬着现代派的气魄和魔力,架起了整个校园的豪迈。绿草茵茵的诸子百家园,与百家廊相应成趣,携着古老沉寂的文化精髓,于海纳百川中迈出了款款步伐。
而疏影横斜、绿树掩映的求是园里,三三两两的学子,惬意地沉浸在书中;恰如怡然一勺池中的鱼,水中漫游,水中畅想。

  隔世,昔日从抗日战争烽火中走出来的陕北公学,历经数载的风云变幻,经合并、拆分而后成立的人民大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建设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教育研究的主战场上,矛头直指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堪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一直是时代的鼓手,其博大精深,其明达洞悉,其呐喊争鸣,皆以“治经世致用之学,播实事求是之道”的卓然品格,和“务实、严谨、求是、稳健”的精神气质熏染着岁月,撬动着社会。

  如今,人民大学充盈着时代气息,在继承历史传统的同时,又以崭新的面貌展露于世。在任一校之长的6年时间里,纪宝成以“大楼、大师、大气”、“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理念,“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人才培养目标,“真情、真想、真干”的工作作风,在教育理念、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诸方面,皆有创新的发展。

  然而,此番引人入胜的变化,岂是弹指一挥间的短暂和轻松,其间凝聚了多少纪宝成积极的探索和求真的实践,又凝聚了多少纪宝成创新的胆略和挑战的气魄。

  纪宝成千方百计筹集办学经费,空前规模地加大投入;他狠抓学科的规划与建设,积极推进校风、学风、教风的建设;他善于进行校园的规划与建设,培育特有的校园文化;他引领人民大学在改革中发展,在调整中前进,在管理中提高,不断谋求人民大学的特色发展之路。

  正如耶鲁大学校长莱温所言,“走自己的路!哈佛大学既不用英国的模式,也没学德国的模式。这就好比有100个人,就有100个‘哈姆雷特’一样,个性化的模式是最好的。”

  在个性化的发展旅程中,纪宝成引领的人民大学,高扬人文社科的大旗,正在执著追求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一流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硕果累累

  岁月如歌,重回起点。当2000年9月,已过天命之年的纪宝成,十年后再回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昔日的感念之情涌上心头,在接任人大校长之际,他深感责任之重大,压力之重大。

  当激动的心情归于平静,纪宝成开始在人民大学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6年后再看人大,这里已是风韵殊异,景致无限。

  在众多高校的评比中,人民大学用实力说话,这让纪宝成颇感自豪和欣慰:“我们拥有6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居全国高校第一;我们拥有13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我们还拥有全国重点学科25个,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五,其中社会科学居全国高校第一。在连续六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18篇,在人文社科领域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话到此处,他神采飞扬,还意犹未尽:“在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学科评估中,我校的学校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5个一级学科整体水平排名全国第一,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而且政治学、农林经济管理、历史学、工商管理也取得了较好的名次。”

  然而,雄厚的学科实力是人民大学力主创新发展的缩影,追寻变革之源,且看纪宝成上任以来的工作思路:“我校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开创性的提出了‘1231’的整体工作思路,以统领全局;我们以‘大楼、大师、大气’、‘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理念,‘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真情、真想、真干’的工作作风更新了办学理念,从而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工作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创新发展。”

  在人文社会科学的主战场,人民大学尤其是敢为人先,以“舍我其谁”的气概,积极倡导、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学校领导和有关专家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呼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他们组织一年一度的高水平的“人文社会科学论坛”,国家大型文化工程《清史》纂修工作正式启动;学校成立孔子研究院,在全国率先组织发起编纂《儒藏》,启动对儒家传统文化系统研究和总结;此外,19位教授入选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相关课题组;2005年,人大又成立了国学院及国学研究院,大力倡导国学研究和教育。

  众多科研项目的启动,激荡起人文社科演艺场的阵阵波澜。人民大学在用行动践行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充分发挥为国家建设而建言献策的“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而这亦与众多教师的创新精神紧密相连。

  他们发表了一大批学术论文,出版了一大批学术著作和教材,其中不乏相当数量的精品、上品和传世之作;他们积极倡导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要面向实践,充分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呼吁“国有疑难问人大”。在已形成品牌并进一步引起广泛社会反响的“人大三大报告”中,《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报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已足见人大教师的功力了。

  在人民大学,人文社科的研究是“风景这边独好”,与此同时,理科的建设是“小荷已露尖尖角”。纪宝成对此颇有建树:“我校开始积极筹建理学院,其中化学系、物理系的成立,在海内外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们适当发展理工学科,不是点缀,不是时尚,而是为了实现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与自然科学学科必要的交叉融合,促进科学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同时也是为了在校园内实现文科思维方式与理工科思维方式的结合或融合,形成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结合的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校园氛围。”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自然科学研究似乎占据了大半江山,而在人民大学这片充满激情的净土上,人文社会科学舞动得如此热烈,如此浪漫。

  培育“国民表率”、“社会栋梁”

  人大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舞台,籍由着饱学之师、巍峨之楼、浩然之气,学生会凝练出人大学生特有的精神品格;无论她的学生曾怀有怎样的梦想,筹划何种蓝图,都可以在这个教书育人的天堂进行预演。

  伟大的构想化作细水长流,纪宝成表达了对人才培养的永恒追求:“我们对本科硕士生提出作‘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目标;对博士生提出‘明德博学,求是笃行’的学术品德要求。当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时,使其能够成为‘合格的公民’、‘有创意的公民’、‘道德才艺堪为典范的公民’,成为社会栋梁。”

  此言不虚,纪宝成还曾特意分析了人大学子的不足:“人民大学的学生非常优秀,从科学文化素质来讲都是尖子,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够坚强,还经不起冲击。从家长的掌上明珠、中学的尖子,到了人民大学,可能经历失落感。还有就是要学会怎样尊重他人,即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真正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这也是当代大学生非常欠缺的。再者就是要踏踏实实,摈弃浮躁,这也是人民大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在纪宝成看来,“大学之大,乃学生之大”,所以,人民大学对学生的培养原则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锐意创新,注重质量;而在此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则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人民大学的各个学院,随处可见的是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颇受学生的青睐:模拟编辑部的情境教学、诊所式法律教学、知识产权课的互动式教学、西方哲学史的“问题式”教学……足以让学生身临其境,领略学科的魅力。

  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是人大显著的特点,而合理的制度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在这里,主辅修制度、第二学士学位制、本硕连读、延长毕业期限等弹性制度增加了学生选择学习的权利;而且人大还特意为学生转系、转专业开设了绿色通道,成全了学生“第二次选择专业”的梦想。灵活多样的制度促成了培养方式的多样化,学生在此深造会倍感幸运和自由。

  在培养人才的诸多能力中,纪宝成尤为重视创新能力:“我校在本科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设计上强调‘拓宽专业、夯实基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在高年级设置系列专业方向,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强调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使用外语教学和外文教材,扩大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数量。”培育“国民表率”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新人辈出,各领千秋,源于人大对各类人才分类培养的创新举措。

  在经济学院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实行了基地学生导师制、学生科研竞赛、学生科研项目资助、学生暑期学术旅行和经济学数学班等方法,探索出了一套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模式。

  在财政金融学院,推出了“高级金融教学实验项目”,聘请了国外一流大学教授、实行双语教学、进行课程体系创新,目的是培养出能“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可以自由往返、自由漫游的人才”;同时,财政金融学院还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经济政策与财政金融管理(PEFPM)”学位项目,采用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与美国名校哥伦比亚大学共同培养研究生。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法学院、新闻学院、国学院、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等都在推出一系列培养术业有专攻的创新性人才的一整套方案。

  人大还有另一道著名的风景,精彩纷层的论坛和讲座让人大学生饱尝“精神大餐”。此时,纪宝成的目光里似乎多了些许光彩:“文科生在人大是非常幸福的。平均每周有一个国际学术会议召开,每十天有一位外国大学校长来访,每月有一位外国著名学者政要来讲演,让学生有了知识更新的活力。共和国部长论坛、地方领导论坛、吴玉章学术讲座等更让学生一饱耳福。”

  当一批批莘莘学子经过人民大学培养计划的一道道工序的锻造,“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就被一批批地被塑造出来,他们将走出人大,走向社会,接继前辈,奉献才智。

  脊续文脉的震撼之举

  “正是一年秋风爽,更天清气朗。庆语贺纷纷,锦簇花团,喜气眉梢漾。

  神闲气定心头亮,起步旌旗壮。此去细登攀,佳绝风光,最合登高唱。”

  2005年10月16日,引人关注的新中国第一个国学院在人民大学举行了开学典礼。纪宝成兴奋之余,诗兴大发,当即作下《醉花阴·国学院开学典礼》一词。逢此大事、盛事,他“焉能不歌”?

  当下文脉断裂,国学边缘化,纪宝成早有感叹,“当我们的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但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当我们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甚至连中文写作都做不到文从字顺,那么,我们可以断言,我们的文化教育一定是在哪个重要环节上出了问题,出现了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危机,是民族振兴、国家崛起过程中必须加以正视并克服的障碍与挑战。”

  这也许是纪宝成在人大首开国学院的初衷,然而在历史上,重振国学之音早已有之,“尽管曾有人创办过各类国学专修学校,出版过多种国学刊物,大声疾呼重视国学、重建国学,可往往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曲高和寡,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国学被边缘化的颓势。”

  此次国学院的开办,纪宝成是力排众议,费尽心思。他在此前曾大声疾呼“国学不是愚昧落后的代名词”,“重估国学的价值”,并竭力主张“脊续文脉,重建国学”。

  博大精深的国学如涓涓细流,是亘古常青的资源和财富。在纪宝成看来:“儒家所倡导的‘德治仁政’治国理念,道家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哲学思维,法家所主张的‘信赏必罚’管理方略,墨家所宣扬的‘兼爱交利’文化精神,兵家所阐发的‘避实击虚’行为科学,均已积淀为普遍的民族心理和宝贵的历史财富……国学是走向新的时代的起点,建设新型文明的资源。”

  在这人文气息浓郁的演艺场里,国学院犹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她成立之初,就使人侧目。第一届学员来自人大各个院系,通过考试遴选出58名。今年对外自主招生,报名者踊跃,其中不乏对传统文化、历史了解相当深厚的学生。可见人们对国学反映之强烈,亦可见人大国学院广受欢迎。开学典礼上,纪宝成还特意转赠一句话,“若有求全之毁或不虞之誉,皆当付之一笑,不足论也。”以此鼓励首届学员。

  重振国学不是一时之举,对国学院的长久发展,纪宝成有过深思熟虑:“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和科学研究的创新和尝试,我们将面临学科制度、学位制度、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挑战和突破。我们将高度重视文、史、哲的整体性教学和研究,高度重视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辞章之学的一体化教学和研究,坚持课程的主体性,坚持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性——培养当代所需国学人才。”

  创新国学教育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纪宝成对课程设置有初步打算:“课程将依据国学教育的特点,实行分阶段实施、由低向高、循序渐进的新模式。通过各有侧重、逐步加深的三个阶段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国学基础知识、国学精深意蕴和国学治学方法。六年不能说就‘学贯中西’,但至少要为‘学贯中西’打下基础。”

  对于国学的教学方式,纪宝成亦有不俗的思维:“教学方法会借鉴古代教学方法和当代西方教学、培养方法,以经史子集的研习为主体,除了文史哲、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要配套,西方文论、西方学术方法、中外思想比较等都要专修,并探索、寻求中西教学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和创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师资力量的匮乏成为国学院的燃眉之急,纪宝成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国学院的教师将一律实行聘任制。国学院的师资将从学校现有的著名专家教授中适当整合资源,如我校著名的中国哲学专家张立文教授、《孙子兵法》研究专家黄朴民教授、中国古典美学专家袁济喜等老中青专家将受聘国学院任教。”

  在聘请了81岁高龄的冯其庸担任院长后,纪宝成坦言:“幸亏还有冯老先生这样学界泰斗健在,所以现在重建国学真实迫在眉睫,否则再过几年难度会更大。”

  在组建国学院的同时,人大还成立了国学研究院,两者将并驾齐驱,互为资源,相得益彰。纪宝成考虑得很全面:“与西方学术理念不同的是,国学注重将学术教育与人才培养融为一体。在今年重建国学,决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回归与重复,而是要以现代的理念指导国学的重建。所以国学的研究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在借鉴传统方法的同时,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国学研究。另一方面,随着对外交流的拓展,还应充分吸收海外汉学的研究成果。”

  数年来的苦心经营,使人民大学渐积而成的人文底蕴历久弥香,而如今的脊续文脉之举,又为人大著上了厚重的一笔。目前,国学院的教学机构由由国学基础教研室、国学文献教研室、国学思想教研室和海外中国学教研室构成;研究机构由研究机构:由西部文化研究所、简帛研究所、海外中国学研究所等构成。还有诸多工作尚在筹划开展之中。人大用实际行动地迈出了重振国学的艰难步伐。

  古老的国学犹如韧带,串联并传承着中华文明,浸透并辐射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然而,欧风美雨的激荡,本土文化的流失,已使国学伤痕累累。纪宝成引领的人民大学正在实践中倾尽所能,为国学的振衰起弊、继往开来而积极摸索,逐步完善,持续发展。

  铸就人大的“大楼、大师与大气”

  “满道欢声,盈门喜气,三千家户。宽室花厅,窗明几净,真个撩人妒。几多期盼,几多等待,曾有几多悲苦。到而今,安居圆梦,杏坛盛事新举!”

  人民大学教职工乔迁新居后,纪宝成再著《永遇乐·贺教职工乔迁之喜》一词以抒胸臆。这是纪宝成以商品化、货币化、社会化的改革思路,实现了校园置换的成功举措。

  然而,回首当初,纪宝成上任之初,面对的是“一流大学,三流校园”的旧貌。狭小破烂的校园、破损拥挤的校舍、老化的基础设施……一幕幕残旧沧桑的景象使深怀母校情节的纪宝成感到痛苦,所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空间成为他上任以后的头等大事。经过一番“人大模式”的创新举措和几年来马不停蹄的建设,如今的人大是“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增新”。一座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现代化的大学校园呈现在世人眼前,人大已经展露出世界一流大学的气质和神韵。

  一方净土别有洞天,纪宝成如饮甘露,喜上眉梢:“我们有国内高校面积最大的世纪体育馆、高度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楼、古风犹存、与时俱进的百家园与百家廊等著名建筑。而且,人大教职工的住房面积已跃居全国高教界前列。校园置换争取了时间,赢得了空间,凝聚了人心。”

  注重大楼的同时,中国人民大学注重大师,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去年,人大经深思熟虑,聘请了红学大师冯其庸担任国学院院长,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担任新闻学院院长。各路大师的纷至沓来已成为人民大学的另一个亮点。

  可纪宝成没有止步,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他颇感责任重大:“聚集人才,为培养大师创造良好的环境是一校之长的责任之一。一所大学不仅要推崇大师,吸引大师,还要成为培养大师的土壤,让大师充分展现他们的光芒,让有潜力的在这样的土壤上健康茁壮成长。”

  引导有方,举措有力。纪宝成推出了“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的师资建设方略:“‘走出去’是把自己的教师送到国外深造,这有利于增强学校的国际性;‘请进来’是通过各种渠道吸引海外、校外的人才到人大工作,这有利于学校与社会、国内与国际的良性互动;而‘沉下去’是让教师深入到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更多地了解国情,更多地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取得的成就和目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做到学以致用、用以助学、学用结合,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也许曾经三个十年的角色轮回是纪宝成一生的宝贵财富,从基层到学者,从学者到官员,历练出了他认真踏实的态度、理性活跃的思维和统筹全局的能力;而这些又在他进入身份转换的第四个十年的时候得到升华。

  “人大论坛现象”折射出的学术视野、学术氛围、学术气度和学术胸怀,正是纪宝成所提倡的“大气”。一年一度的“中国人文社科论坛”义不容辞地擎起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旗帜;“中国资本市场论坛”、“首届人大——剑桥国际论坛”、“中国首届国际问题论坛”、“大法官讲坛”、“黄达—蒙代尔讲座”、“共和国部长论坛”……一场场高规格的论坛一次又一次地激起了前沿、深刻而犀利的思想火花。古今多少事,皆付论坛中。

  当沸沸扬扬的论坛重归平静,纪宝成点出了“大气”的精髓所在:“大气就是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不可缺一;大气要具备开放精神,要以开阔的视野与外界交流;大气还要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会中外学术有容乃大,凝古今正气无欲则刚’,正是人民大学所追求的大气风范。”

  在这个巨大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演艺场,有颠覆风潮的魄力,有百辩不竭的争鸣,有冷眼观世的思索,还有挥洒天地的豪迈……。当鼓荡起的阵阵波澜归于沉寂,在纪宝成的心里,却是“大丈夫矣!干成事业,响在无声处”。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纪宝成 | 方式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