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了欺负,怎么办?心爱的宠物死了,要难过多久?一项从海外“舶来”的幼儿情绪课程,日前首度在申城亮相。闵行区海联幼儿园的一堂心理展示课上,老师和学生都成了竹节虫“比比”的朋友,为克服坏情绪群策群力。
我的问题我来办
“今天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我很不开心。
“如果你是比比,会采取什么解决办法呢?”问题一出,讨论像炸开了锅:以牙还牙;再也不理对方。“那想过对方为什么要打人吗?”听到孩子们极端的回答后,杨老师并没有批评而是继续引导。最后,帆帆的换位思考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可能他生病了,人不舒服。不理他,是不是不大好?我们应该看看能不能帮助他。”杨老师告诉记者,这一课程名叫“处理纠纷”,就是让孩子们懂得聆听和尊重。
据了解,这项名为“比比和朋友”的情绪课程由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引进,是专为5到6岁的儿童设计的。该课程围绕宠物竹节虫“比比”和孩子间发生的故事展开,孩子们通过画画、角色扮演等办法,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升处理情绪问题的能力。
“牛脾气”变乖囡囡
5岁的菲菲是班上有名的“牛脾气”,一不顺心就大哭大闹,甚至摔东西。一次,因为投篮没有命中,她就闹起别扭。“当时她一边哭一边打自己的手,谁劝都不听。”眼看菲菲因坏脾气而遭同学们疏远,班主任钱老师心里很着急。自从和“比比”交上朋友,菲菲变了:她不仅开始主动向老师和同学倾诉,也逐渐学会排解自己的情绪。
不少幼儿教师在展示课上反映:平日对孩子情商的培养只是就事论事,孩子们被动接受、一知半解,通过故事的形式就生动活泼了。钱老师说:“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就是引导孩子了解到喜怒哀乐是正常情绪,并通过正确的方式来抒发排解。”
为心灵接种“疫苗”
华师大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朱家雄教授告诉记者,就像成年人一样,如今孩子们所要面对的困扰和心理紧张也在日益增加,但是系统地促进儿童情绪健康和社会能力发展的课程还非常少。“在中国内地,不少父母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朱教授认为,拿捏自我的分寸是学前教育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是给孩子的一支预防针,让他们不仅能明白孰是孰非,更应该约束自己:做对的事情,改掉坏毛病。”
据悉,“比比和朋友”的课程创立于丹麦和立陶宛,现已推广到欧洲、北美和亚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海是内地首个引进此方案的城市,目前华师大已在沪上31所幼儿园试点推行此课程,并计划到2009年推广至全市140所幼儿园。选稿:实习生程聪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马丹 朱佳蕾
申城今日气象(2月6日) 申城8日起阴有小雨春节上海游玩全攻略黄牛:卧铺票加200元求职保证金可能是骗局二甲醚公交车3月试运行春运出现购票高峰男子质疑安全冲下飞机重新安检延误1个半小时上海市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预算草案报告沪上银行开始自查贷款流向严禁违规进入股市首位外来务工人员区人大代表:扩大综合保险卡范围市西中学高三生清扫大街三天家长不能理解晚8点左右成打的新高峰司机弃驾择出租车是主因爱心涌动温暖申城求职保证金可能是骗局年底跳槽者小心上当业主无奈高空抛物贴告邻居书夜半歌声邻人难眠宠物狗窜入学校女教师受惊摔伤 宠物店主赔偿伤者曾经轰动沪上6·19台商劫杀案主犯判死刑3天内偷16辆车留下联系方式明目张胆敲诈钱财儿为母亲守灵每天要收费1000元 法院不予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