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6日电(记者 谢登科)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6日说,2006年监管部门深入开展对农村合作金融的案件专项治理,案件自查发现率从一季度的75.5%上升到四季度的87.02%,累计查处作案人员706人,追究了其他有关责任人员3223人,案件查防能力明显提高,“一年初见成效”目标基本实现。
唐双宁在全国合作金融监管工作会议上说,银监会去年全面排查陈年旧案和制度漏洞,建立和实施“双线问责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陈旧案大量暴露,占案件总数的80.9%,新案发生率从年初的29.9%下降到年底的19.1%。
唐双宁指出,除了深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以外,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发展取得的明显成效还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大力践行以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和持续监管思路,推进监管标准统一,审慎监管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逐步健全,分类监管和差别监管能力明显增强。
二是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先后借调132名商业银行骨干指导工作,选派2590人到商业银行学习锻炼,培训23.1万名从业人员,对全国21300家法人机构的26268亿元信贷资产进行了分类,较为全面准确地掌握了信用风险底数,风险管理出现可喜变化,顺利完成了贷款四级分类向贷款五级分类的过渡。
三是全面排查风险,组织对1685家机构实施主要风险点现场检查,初步掌握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风险底数和风险分布,为科学制定监管规划奠定了基础。
四是推动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第一阶段任务基本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符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特点的公司治理架构初步建立,经营机制得到初步转换,票据兑付率逐季提高。到2006年末,全国共批准93家农村银行类机构开业,其中农村商业银行13家,农村合作银行80家;重组改制了统一法人机构1205家。
五是改进支农服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进一步推广和完善,运作机制延伸到农村小企业信贷领域,规范开展银(社)团贷款和代理业务,银行卡等金融产品开始进入农村,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2006年末,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245亿元,增幅19.47%,高于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幅4.8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2105亿元,比年初增加1608亿元,增幅15.32%。农户贷款余额9197亿元,增幅22.69%,获得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农户数为7072万户。
六是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适度降低准入门槛,允许各类资本到农村投资,新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和银行分支机构,在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瓶颈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