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站上旅游新跳板更好更快——成都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纪事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在杜甫的笔下,“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在张艺谋的镜头中,“来了就不想离开”。
这一天,1080万成都人期待已久。
对成都而言,“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称号的意义并非只在于旅游综合实力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更深远的意义是,通过“创佳”,成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快速提高,并为全省提供借鉴。
从“优秀”到“最佳”,成都市为提升城市品牌辛勤耕耘,展现出一座城市生生不息的奋斗激情成都市委、市政府“创佳”的决心由来已久。2003年8月,该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把“努力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写进了党代会报告。
2006年4月30日,成都市召开规模空前的“创佳”动员大会。
“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形象的迫切需要;其目标是建设世界性的旅游目的地、提高旅游城市的国际竞争力。”成都市掷地有声,蕴涵了巨大的决心和信心。
最初听到成都要“创佳”的消息时,家住桐梓林东街的肖琼有些不信任甚至反感。后来,她看到许多工人动手整治桐梓林街道,才明白政府是动真格的。被“创佳”的热烈气氛所感染,她也主动参与到“创佳”的宣传中。
对“创佳”的认识在全市上下统一起来———
成都旅游总量不算小,但质量还不高;产品不算少,但精品还不多。通过“创佳”,可以增强城市旅游功能,改善城市旅游环境,推动成都从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的跨越。
旅游业是最终消费产业,可以扩大第一、二产业市场,并能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其他服务行业发展。“创佳”,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
正因为对城市发展有清醒认识,成都人乐意为“创佳”付出努力。
“创佳”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考验,需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在资源整合上求突破从考评指标看,最佳旅游城市涉及的内容全、标准高,不仅对旅游业明确提出了很高的标准,而且对城市的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张希钦在成都“创佳”动员大会上,列举了成都市“创佳”种种优势之后,毫不客气地指出成都还存在九大差距。差距之一就是,政府主导型发展旅游业的长效协同机制尚待完善。
这与成都市委、市政府的认识不谋而合:创佳是成都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但要把机遇变为成效,必须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
以此发轫,一场利用“创佳”契机,充分挖掘潜力,力争旅游产业突破性增长的攻坚战役打响。
去年6月出台的总体方案中,包括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创新景区运行机制、组建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制定鼓励旅游业投资发展优惠政策在内的系列政府主导政策纷纷亮相。
全市统筹的旅游项目推进机制确立。1亿元以下的旅游项目,要由旅游部门先把关;1亿元以上的重大旅游项目,须经市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统筹研究把关。
市级相关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重点向旅游倾斜。市交委牵头,将原新南门汽车站改建提升为成都旅游集散中心,解决了散客的信息查询和出行便利问题。
为强化旅游部门的行业指导作用,将原属商务局的2600多家社会旅馆管理职能划归市旅游局。交通、建设、规划、国土、卫生、公安、执法、环保等部门也推出了不少创新举措。
编制《成都市旅游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制定《成都市旅游人才资源建设总体方案》,出台《促进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更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渐次推出。
西南财大旅游专家叶红将“创佳”比喻成“一架功能强大的鼓风机”,将政府部门、民间团体、普通市民、旅游产业要素、社会资源搅动起来。
“创佳”的最直接受益者是广大市民,只有全民参与,让市民成为“创佳”的主体,才能取得成功2005年秋天,对成都人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尽管付出了辛勤和汗水,成都仍与全国文明城市擦肩而过。
随后,成都人开始深刻反思:作为创建的主体,市民的积极性没有广泛调动,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群众参与度远远不够,创建活动还仅停留在政府工作的层面上。
在“创佳”过程中,这样的认识在全市形成:群众既是“创佳”的受益者,更是“创佳”的主体、参与者;既要坚持“创佳”为人民,更要坚持“创佳”靠人民。
于是,“创佳知识竞赛”、“成都旅游形象大使”评选、“创佳新亮点万人大体验”、“创佳熊猫万人传递”等活动先后推出。
政府的广泛发动激发了群众的热情。家住玉林东街的蔡婆婆已70高龄,在这次“创佳”活动中,她买来小铲子和清洁剂,每天到社区转悠,发现“牛皮癣”,就用小铲子铲掉,然后用清洁剂清理干净。一些热心的居民也自发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在成都市,“创佳造福市民,全民参与创佳”的口号,已变成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
“创佳”成果更多被群众享受。支矶石街是成都“创佳”打造的10条文化旅游特色街区之一。街道的变化,让在此居住了50多年的李宗德体会很深。他说,以前的旧街,就是每天下大力气打扫,也搞不出效果,因为市民总会乱丢垃圾;街道全面修缮后,人们不好意思再乱扔,这里变得很干净了。
正如成都市的决策层所言,衡量“创佳”成效最重要的标准是游客和市民的满意度。
“创佳”的过程促进了成都旅游产业的整体上档升级,它的结果又成为开启成都迈向辉煌未来的一把钥匙
来自广安市的李芸,用在成都打工挣来的钱,在正科甲巷购物街租一个门面做起了服装生意,每月收入3000多元。她说,“创佳”成功后,来成都旅游的人会更多,她挣的钱也会越来越多。
无论是对成都市民,还是对生活在成都的外地人,成都“创佳”成功的意义不仅仅是让旅游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更是带动了其他产业发展,整座城市都在“创佳”中腾飞———成都以完善和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为举措,加快城市中心游憩区建设,形成集旅游、餐饮、休闲、购物、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中心旅游区域,城市旅游轮廓初现;
成都以历史文化为依托,加快了文殊坊、锦里、耍都、桐梓林街等10个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建设;
成都基本形成了以星级饭店为主体,一大批经济型酒店和社会旅馆、乡村酒店为补充的旅游饭店服务格局,服务“软环境”跃上了新的台阶。
更加重要的收获在于,成都将围绕“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这一张“新名片”展开新的品牌战略,在提升城市品牌形象、让成都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的同时,成都将把在“创佳”中形成的理念、经验运用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推动全局的又好又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