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第三次分配要依靠社会责任
■ 本报记者 宋宗合 曾 鸣
2月2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坐在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上,静静地感受“2007年全国慈善关爱行动”启动仪式上的热烈气氛,慈善话语的温暖传递让他很欣慰。
2007年全国慈善关爱行动是由民政部倡导,是为了搭建公益慈善组织昭示开展社会救助活动的信息平台,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慈善活动。
刚刚从达沃斯经济论坛归来,成思危对经济论坛上提及的贫富差距调节问题余思未尽。2007年全国慈善关爱行动的启动为2007的慈善事业开了个好头,但是贫富差距问题应该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的差距,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差距,城市和农村内部的贫富差距,这三类主要社会贫富差距都成为成思危副委员长关心的问题。
而如何面临和解决这些问题,成思危给出了答案,“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缩小这些差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合理地分配社会的财富。”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都由政府包了,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可能也不应当全部由政府来承担。在财富分配上,有三次分配之说,一次分配,是由市场来进行分配,我们要讲效率,要鼓励创新;二次分配是由政府来主导的,政府主要是通过税收和财政,然后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转移支付来进行二次分配;还有一个三次分配,就是先富起来的人在自愿的原则上,拿出一部分财产,帮助弱势群体改善他们的教育医疗卫生等生活。”
成思危强调,我们的慈善事业就属于三次分配,三次分配要依靠社会责任,要依靠大家和全社会。
这次“2007年慈善关爱行动”由民政部和44家慈善组织共同发布了130个慈善项目,计划投入28亿资金。其目的自然也在于缓解和调解贫富差距。“这些年我们国家的慈善事业不断发展,发展情况和过去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地鼓励和进步。”为成绩高兴,成思危副委员长还不忘在高兴之余提醒参会的公益人士认清现状。
他对慈善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慈善事业在我们国家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东西,并且我们有自己的国情,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怎么样推进慈善事业?我看就是要靠创新,去年年初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社会,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这个创新我想包括四个方面,一要选好项目,要选好人民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要选择可持续发展的,这一个很重要。在市场经济下,捐赠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如果完全靠捐赠、靠输血,它没有造血的功能,这个不行。
“第二个关于创新的问题是筹资。关于捐赠,一下拿出一大笔钱是困难的,但要是每年拿一万,就比较轻松,另外我们还要利用各种市场的手段,比如说福利彩票。另外就是设计一些长远有效益的项目,比如债券,这样才可以增加我们慈善事业的实力。
“第三是要保证把钱用好,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把钱用到真正需要被救助的对象上,这个也很重要。
“最后要体现支持性。慈善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民政部门应该把慈善事业进一步组织好,管理好;其次要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责任编辑:曾玉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