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惠城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激励措施。陈江街道办事处社溪村、沥林镇黄村分别被评为省、市级生态文明示范村,小金口街道办事处汤一村和河南岸街道办事处河南岸村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政府支持
去年安排1亿新农村建设资金
2006年,惠城区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1.0195亿元,把新增财力68%的资金投向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救济制度有效实施,纳入低保救济的有3559户8353人,全区实现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农村五保户100%得到供养;农村安居工程顺利推进,危房改造总任务数315户,完成率达100%;农村读书难问题全面解决,全区符合减免条件的学生100%予以减免;完成34个村组的改水工作和64个行政村的村道硬底化建设,全区180个行政村都设有卫生站。去年,共安排水利建设工程项目251宗,总投资达2.37亿元,全面掀起了兴修水利高潮。
村企共建
全区形成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带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惠城区大胆吸引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和参与。河南岸街道办事处河南岸村采取股份制运营模式,农民以土地入股,联合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城中村”改造,建设农民公寓,既整治了村庄,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又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盈图”、“盈佳”两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玉米深加工业,与种植甜玉米的村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发展订单农业,农民收入稳步提高,覆盖面扩大到汝湖、横沥、芦洲等数个镇。横沥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与部分特色村结成帮扶对子,租用土地数千亩,提供优质种苗供村民种植,并同村民签订保障最低价格的收购合同,确保农民生产利益。
惠城区副区长梁冠斌说,村企共建,可谓互利双赢。村可为企业提供土地,为员工提供居住环境,供应蔬菜副食品等后勤保障,企业可为农民解决就业、公共设施建设等问题,促进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区已形成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带,农业龙头企业30家,连结带动农民约4万人,有效地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
农民参与
订单种植户每年增收11000元
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深刻转变,主体意识、大局意识、竞争意识和文明意识进一步增强,农村社会更趋和谐稳定。今年50岁的罗满红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在勇记农业开发(惠州)有限公司打工,现在已担任厂长职务,他亲眼见证了这家企业的发展。每到生产旺季,他都会叫家人到公司打零工。罗满红说,企业落户在家门口,有了挣钱的机会就要把握,打一天零工就有30元钱的收入,既方便了企业又富了自己,可谓一举多得。靠着辛勤的劳动,罗满红一家不仅建起了三层楼房,而且一家六口每人买了一部摩托车。有些不愿意打工的村民就自己种起了蔬菜,与公司结成合作关系,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让农民自己当上小老板。仅勇记一家企业就发展订单种植户140家,平均每户每年增收11000元。(特约通讯员肖建国通讯员 徐海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