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醒狮,客家山歌,鸡鸭鱼肉,阳光鞭炮,慰问物品……
文/本报记者 李晓莉
图/本报记者 林桂炎
天公作美,暖暖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撒满了晒谷场,堆满了柴火的农家门前,大大的双“喜”映红了池塘。
与往日不同,从化市良口镇良平村的晒谷场上,昨天中午没有农作物,整整齐齐地摆着的,是30张圆桌。一个个睁着乌溜溜的黑眼睛、好奇而害羞的孩子们,正准备提前吃“团年饭”。
仔细打量,你会发现他们跟城市里的孩子大不一样———小脸蛋晒得黝黑,皮肤有点干裂,眼中还带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他们,是从化市妇联从各街镇筛选出来的特困、单亲家庭儿童。
小建文,清清秀秀的小男孩,话不多,总是低着头抚弄衣角,来自鳌头镇一个离良平还有1个多小时车程的小山村。虽然放了寒假,但他没时间跟小伙伴们玩耍,“洗衣服、煮饭、抬水,很忙。”他淡淡地说着,悄悄地藏起了干活时被压青了的右手拇指。想了好久,小建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出了他的新年愿望:“我想要一辆自行车。”
王静,13岁的女孩,自从爷爷、奶奶和爸爸相继生病去世后,家中巨额的债务全靠妈妈摆地摊偿还,她跟姐姐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昨天她特意穿上红棉袄来吃团年饭,棉袄洗得有些发白了,让她显得特别瘦小。父亲走后,家里的年关过得一直不是很如意。
这些来吃团年饭的孩子们,来自从化不同的地方,水埔、联丰甚至更远的东坑、鱼洞,有的孩子一大早就要翻山越岭。他们有着同样困苦的生活,但也有着同样坚强的态度。当从化市政府、妇联、安利公司的慰问团为他们摆出载歌载舞的团年饭时,他们都舒心地笑了。饭桌上摆满了鸡肉、鸭肉,香味扑鼻,他们吃得很欢。
“噼里啪啦!”晒谷场里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孩子们带着300元慰问金和棉被,乐呵呵地踏上了归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