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 中新社发 骆文刚 摄
“我与戏曲渊源不深,对昆剧是外行。”这是6日下午余光中在香港大学主讲青春版昆剧《桃花扇》的开场白:“也许是本人在桃花扇故事发生地南京出生的缘故,孔尚任硬要推我参与这部戏,我就义不容辞地答应下来。”
2月24日、25日,由江苏省昆剧院演出、余光中担任文学顾问的青春版昆剧《桃花扇》将在香港登场。
“李香君是《桃花扇》的灵魂,既是情人,又是烈士。
她与侯方域的爱情充满悲欢离合,流过很多泪,甚至血溅情物化为桃花扇。剧中另一重要人物史可法为明王朝血洒扬州,沉江前还为死去的王朝哭泣……”余光中以文学家的视角解释何以用“‘情人泪’与‘烈士血’”作演讲题目。
“上大学时读过全本《桃花扇》,今天重读,感到剧中人物刻画如此细腻,唱词如此文雅,说白如此精彩,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好戏!”
年近8旬的余光中一边演讲,一边以幻灯演示新编昆剧绮丽的服饰及现代舞台场景设置。
“《桃花扇》既有‘前景’,又有‘后景’。‘前景’是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后景’是令人感叹的亡国之痛,二者交相融合,可以感动各种情调、不同情怀的观众。它深刻地揭示了明朝为何而亡,具有史鉴意义。所以,《桃花扇》诞生300多年来,一直具有强大艺术感染力。”
前来听讲的师生将大讲堂挤得座无虚席,既有昆剧迷,也有文学迷,关注的话题十分广泛。
有听众对以“青春版”这种“时尚”做法重新演绎古典戏剧不以为然,认为这不利于推广中国文化。余光中则认为,将观众拉回剧场是当务之急。他赞赏白先勇在推动中国戏剧方面的努力。
“古典戏剧与现代生活的确有很大距离,观看古典戏剧的当代人越来越少,不止是昆曲,中国京剧、南音等剧种都面临同样的困境。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将观众拉回来,尤其是让青年观众回到剧场里。因此,以当代青年人喜欢的方式重新演绎古典戏剧,唤起他们的兴趣,无可厚非。”
有人问余光中:白先勇在港大演讲的题目是“《牡丹亭》中的情与欲”,你为何注重泪与血?
“因为他太青春了。”余光中笑答。(廖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