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2月7日电(记者黄兴华)社区,城市的窗口。走进长沙市芙蓉区各个社区,记者耳闻目睹的是,在城市建设的交响曲里,科学发展的音符经久不衰,和谐稳定的旋律余音袅袅,城市的“窗口”越擦越亮。
1月29日上午,德政园社区党员服务中心。
“我一家三口,自己残疾,爱人体弱多病,女儿上大学需要钱,没有社区的帮助,我根本无法生活下去啊!”年近五旬的蒋衡生对记者说,“社区给我爱人安排一份临时工作,每月可挣500元工资,我自己每月还可来这里领取几十元的生活物资。社区救了我一家子!”
德政园社区书记黄继文告诉记者,社区突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特色,实现社区零距离服务。“雷锋超市”是他们针对社区孤老弱残等困难群体生活困难的实际情况,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和社区党员捐款捐物组建的。两年来,“雷锋超市”先后帮助过200多户困难家庭,总金额约10万元。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曾是“空巢老人”孤独寂寞的真实生活写照。西湖社区将关爱“空巢老人”作为建立和谐社区的“必修课”,设置热线电话,24小时提供全方位服务,老人们有什么要求,抓起床头的电话,社区工作人员有求必应。
家住王府井花园的周爱辉老人,儿女远在国外,老伴早已去世,原本十分爱热闹的她十分孤独,不愿出门。社区请来志愿者做老人工作,帮她恢复生活的乐趣,不久老人参加社区腰鼓队。她说:“如今社区老人活动多,社区干部随叫随到,我的晚年生活更充实了!”
地处闹市的燕山街社区,中小学生近1500人,未成年人教育历来成为社区建设的重点。社区以科普驿站为载体,开展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活动,收到好的效果。
2月2日,记者来到这个社区科普驿站,只见二楼的制作室里,20多位小朋友正在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手工艺品,大到飞机、火箭模型,小到花篮、昆虫,惟妙惟肖。三楼科普阅览室里,十几个小孩正在如饥似渴地阅读科普书籍。而隔壁的多功能大厅内,一群小朋友正被动画片逗乐了,笑得前仰后合。
这天前来陪伴孩子的学生家长周湘忠对记者说,前几年因为担心读小学的女儿去网吧上网,一放学她就将孩子关在家里,孩子缺乏交流,性格十分孤僻。自从去年将孩子送进科普驿站后,孩子整个变化了:不仅乐观大方,合作精神大大增强,学习成绩也有提高。
在一些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是“被遗忘的角落”,由于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就业、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面临系列困难。
府后街社区认识到,切实为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后顾之忧,既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区域竞争力有效途径,也是使他们融入城市文明,共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他们对外来务工人员承诺:只要不择业,48小时再就业;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确保不发生拖欠工资事件;不管有多大困难,确保其孩子不辍学。
投桃报李。外来务工人员也积极融入城市文明,共建美好家园。孙晓宾开办的维纳斯美容美发店,半年来一直坚持义务为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理发;3家外来人员所办企业捐资近万元参与街道扶贫帮困活动,资助4名特困学生上学。
“通过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是芙蓉区干部群众的共识。”芙蓉区区委书记任一平对记者说,“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只有夯实这个基础,和谐社会的构建才有保障!”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