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嘴鸥
黑嘴鸥雏鸟
黑嘴鸥群
《森林与人类》 撰文·摄影/王翀
5月中旬的一个早晨,我坐上了北京至盘锦的长途大巴。这是我第一次去辽宁双台河口保护区,望着窗外的小雨,心中默默祈祷这次会有好运气,尽管这样,我也没有抱有太多拍出好片子的希望。经过6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盘锦兴隆台车站。
在来盘锦之前,我已经联系好黑嘴鸥保护协会的会长刘德天老师,下车后通了个电话,不巧的是他有事脱不开身,只能第二天才能带我去保护区。
由于双台河口保护区离盘锦市还有100多公里,因此我只好在车站边找个旅馆住下。不能直接到保护区却在这里耽搁,尽管心急火燎,但也没有办法,只好用还在下雨来安慰自己早已飞远了的心。
第二天一早我拉开窗帘,哈哈,太阳出来了!终于忍耐到下午,我和刘德天老师一起坐上了去双台河口保护区的车。黑嘴鸥是我们路上惟一的话题,刘老师的介绍使我了解很多黑嘴鸥的知识和保护区的近况。刘老师的热情、谦逊和认真让我对这个环保名人多了一份尊重,如果多一些像他这样的人,黑嘴鸥就能更好地在这个地球上繁衍生息。
5月:它们在孵卵
最后的20公里道路两旁全是一望无边的芦苇荡,不时有大杜鹃、苍鹭、东方大苇莺、家燕、斑嘴鸭等鸟从车边飞过。我们到了保护区,刘德天给我介绍了保护区的管理员小乔和小孙后,我们就直奔黑嘴鸥的繁殖巢区。
黑嘴鸥巢区是在离海边不远的地方,是几个用土埂围成长约1000米见方的区域,这几个区域只生长着碱蓬草,黑嘴鸥的巢就建在碱蓬草丛中。据统计,这个繁殖地有近3000只黑嘴鸥,此时的雌黑嘴鸥全部产卵并已经开始孵化。当我们一走近巢区,所有孵卵的黑嘴鸥全部惊飞起来,近百只黑嘴鸥在我们头上盘旋,其中一些不时向我们俯冲攻击,可见黑嘴鸥的护巢性非常强,很多次鸥的翅膀甚至直接击中我的头部。我俯下身快步走向巢区,不时躲避天上的攻击。根据太阳的方位我选择的拍摄位置是靠近路边一侧,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要让自己处在巢区中间,还能和所要拍摄的巢保持20多米的距离,尽量将对黑嘴鸥的影响降到最低。我选定一个巢后迅速支好帐篷钻了进去,架好相机等待亲鸟回巢。
黑嘴鸥每个巢之间大约相距4~5米。巢是用小树枝盘一个碗状,巢的直径从10厘米~30厘米不等,巢的高度从2厘米~5厘米不等;巢的大小和精致程度与亲鸟的努力程度有关,一些不努力的亲鸟筑的鸟巢只在卵周边有少量的草棍围着,内部就是泥地。巢中鸟卵有2~5枚,多数为3枚。
黑嘴鸥对巢区选择是很挑剔的,要求巢区的泥土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一开始我不理解为什么亲鸟会这么挑剔巢区地点,象普通燕鸥等其它鸥类只要找个干的土埂就可以筑巢,而黑嘴鸥的大部分亲鸟都是选择在碱蓬草区筑巢,极少数亲鸟会选择在芦苇丛中。经过仔细观察我终于发现其中的原因,芦苇都是生长在浅水中,芦苇丛中没有大面积区域让黑嘴鸥可以集群繁殖,只有碱蓬草生长区有足够大的区域可做繁殖区。还有一点就是双台河口湿地是沿海湿地,土壤的盐碱性非常大,不适合树木生长,夏天的中午太阳一晒,没有树的碱蓬草区温度会非常高,要是土壤没有一定湿度散热,鸟卵或小鸥会因为温度太高而被晒死。如果土地湿度过大,如果亲鸟天冷时离巢会使鸟卵凉得过快而冻死。基于这两点,黑嘴鸥要找一个合适的繁殖地确实很困难,集群繁殖目标也很大,加之巢筑在地面也容易被破坏,这就为保护黑嘴鸥带来很大的难度。
从帐篷的窗口望出去,黑嘴鸥还在我头上盘旋,不停的“啊...啊...啊...”告警!5分钟过去了,离我较远的黑嘴鸥已经开始回巢。15分钟过去了,离我50米外的黑嘴鸥都已经回巢了。又过了一阵,一只黑嘴鸥飞落在不远处,一边走一边左顾右盼,慢慢地朝我守候的鸟巢走去。终于回来了!我屏住呼吸,急促的快门声响了起来,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机会。黑嘴鸥走到巢边,用嘴调整了一下巢中的卵后继续孵化,20多分钟后亲鸟直接飞离了巢。不久,另一只亲鸟又飞落在不远处,一边走一边左顾右盼,慢慢地朝鸟巢走去。每次都重复这个过程,这是亲鸟为保护巢不被发现所采取的安全措施。
完成这组拍摄后我走出了巢区,见到刘老师被几个人围住,保护区的小孙也在。原来这几个人是苇场的承包人,要往黑嘴鸥的繁殖巢区放水,刘老师发现后立即通知保护区的小孙来阻止,黑嘴鸥的巢保住了!黑嘴鸥的巢区的土地属于苇场所有,保护区只有在黑嘴鸥的繁殖期有看护的权利,苇场现在都将地块承包给个人,承包者在所承包的地块上种植芦苇。黑嘴鸥的巢区现在只生长碱蓬草是因为土壤含盐碱性较高,不适合芦苇的生长。往碱蓬草区域灌淡水可以降低土壤的盐碱性,几年以后就会适合芦苇生长。现在承包人每年都会往巢区放水,保护区要经常监督承包人,不让他们在小鸥孵出之前放水,黑嘴鸥保护协会也借助媒体给苇场施加压力,但所有这些努力仍然无法阻止苇场对黑嘴鸥繁殖地的破坏。几年前黑嘴鸥由于原来的繁殖巢区被破坏而迁移到此,如果继续持续几年,黑嘴鸥的这个繁殖巢区也将不复存在,它们还要被迫寻找新的巢区。黑嘴鸥是濒危的物种,全球只有几千只,在经济上却无法和几平方公里的芦苇竞争,这就是动物保护的悲哀啊!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