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商报报道商报记者 周京震 报道“任何工艺美术门类都是与传统文化相连的,没有文化内涵,作品没有生命,不会动人。”江苏商报每次在采访王殿祥珠宝首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殿祥时,他总是在重复这句话。如今,他已经将这句话演绎到了中国工艺美术登峰造极之处——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中,王殿祥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成为58年来江苏金银珠宝首饰业获此殊荣第一人。
用“心”观察用“情”创作
熟悉王殿祥的人都知道,他的几部手机很难打通,不是关机就是处于不在服务区的状态。对于这些,他有着自己的解释。他告诉记者,创作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每逢创作时,他就会将自己关到一个小房间里,关掉所有手机,拔掉电话线,排除一切纷扰,有时一连几天都是这样,这也就给人他手机很难打通的感觉。“首饰作品都凝聚着我对历史的思考。”王殿祥说,“要还原历史,要做大量的案头准备工作。我在创作前要查阅大量史实,了解历史背景、探究文化内涵等,因为首饰设计必须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耐得住寂寞,更易成功。一提起自己的作品,王殿祥是眉飞色舞。“三马拉车”曾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质奖章”,这个作品就是根据文成公主进藏的民族和睦团结的典故创意设计的,结果大受消费者的欢迎,被列为收藏珍品限量制作发行;再比如《情痴》《生命之音》系列首饰作品,是根据欧阳修、白居易的“玉楼春”“琵琶行”诗词演绎设计的,让许多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情侣们怦然心动,获得了杭州西湖世博会首饰类最高奖项“艺术精品奖”。“每逢有消费者跟我讲,说我设计的首饰好像会说话似的,这是我最高兴的时候!”说到这,王殿祥笑得很开心。
使工艺美术产业成为优势集群
有人说,中国工艺美术这个领域有大师,要求是非常高的——一个大师一定能够领导一个时代、代表一个时代,决不是能工巧匠的概念。对于这一点,王殿祥想得更深远的是,如何利用这个契机,将江苏的工艺美术产业做“活”起来。王殿祥说,上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的10多年间,工艺美术发展达到巅峰,创造了不计其数的工艺瑰宝。但此后,便进入了衰退期,许多企业倒闭或转产,一些历史悠久的品种正在逐渐消失甚至人亡艺绝。目前,虽然全国工艺美术品市场正在逐渐回暖,但没有完全走出困境。要想让江苏的工艺美术产业“活”起来,相关部门的支持必不可少。据他了解,目前全国已经有一些省份将振兴工艺美术产业列入政府工作计划,从政策到资金等给予了众多扶持。在采访中,王殿祥透露了他的一些想法。他认为只有解决了艺术和工业的联合发展问题,只有形成艺术创作加市场拓展的一种共同的动力,才能使工艺美术产业作为一个优势集群。工艺美术产业要走一条两头很强——研发创新能力很强、市场营销能力很强的路子,向市场要效益,获取更大的利润,以盈利来发展自己的艺术,再用艺术武装自己的产业,循环往复,才能实现工艺美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编辑 小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