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2月4日)乍到,上海5日的气温即升到了20.9℃,2月6日气温高达23.4℃。宛若阳春三月的天气在该是数九寒冬时出现,这告诉人们:暖冬已经悄悄来临。
暖冬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表现,它来得并不突然:2003年,欧洲一些高山滑雪胜地冬天无雪可滑,到了夏季热浪炙人,数千人丧生;2006年夏天,长江上游经历了数十年不遇的酷热、干旱煎熬,大热大旱致使长江中游出现特大枯水,水位大幅度下落,径流骤减,以致长江河口数度咸潮倒灌。
数年暖冬酷暑告诉人们:地球真的在变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月2日在巴黎宣布:“全球变暖无法遏止,并将持续数百年,乃至千年。”并指出从现在起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4.5℃。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不用40年,北冰洋再也不是冰雪世界,而将成为船舶随意航行的通途;世界高纬度地带的永冻土将融化解冻,可以用来垦殖耕作,成为北国新增的一片绿洲。
但气候变暖,弊远远大于利。面对全球天气变暖,气候学家普遍认为:全球气候越温暖环境越潮湿,厄尔尼诺也就趁势作祟,在低纬度地区会引发暴风骤雨,洪涝频频,人为鱼鳖,在中纬度地区则可能发生大面积干旱,赤地千里,饿殍塞途;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台风、飓风频度会大大增加。地理学家则指出:全球变暖会加速两极和高山上的冰川融化,把锢囚在冰山、冰河中的液态水释放出来。其直接结果是:两极和高山冰川这一天然“水库”存量骤减,全球海平面上升。
据测量,近年来两极冰山在不断崩塌,全球最大冰雪体喜马拉雅山的冰川40年来已缩减1/5。与其相对应的是世界海平面持续上升,到2100年还将上升0.43米。如果真是这样,不仅大洋中的岛国瑙鲁、马尔代夫有灭顶之灾,全球海岸带和河口地区也将面临海水内浸、沙滩侵蚀、风浪侵袭、咸潮倒灌的危险。而在内陆则因高山冰雪的缩减,灌溉和饮用水源紧缺,绿洲也将不复存在。在这种背景下,地处河口海岸的上海市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很有必要研究和防范可能即将到来的灾害。
首先,上海和长江三角洲都依江面海,是海洋灾害袭击的目标;其次,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处中纬沿海地区,是气候灾害特别活跃的地方;其三,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和大海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由疏松沉积层堆积起来的低洼平原,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和江苏的太湖平原等地区都是低洼河荡。这些地区最怕的也是台风、暴雨、天文大潮三碰头而造成的洪涝灾害。而气候变暖不论是对海洋灾害或是气候灾害都有着催化、加剧作用。
灾害学家指出,灾害是对人而言的,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灾害的放大效应越明显,上海是国际化现代化的特大城市,长江三角洲已发展成城市带,是我国经济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这一中国经济的脊梁又是海洋灾害高发之地,一旦遭受特大灾害,其灾损之巨大是不可估量的。
全球变暖是导致飓风增烈的主因。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横扫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新奥尔良首当其冲,遭到灭顶之灾。飓风过后,市区一片汪洋,150万人口的城市顿时变成一座“死城”。新奥尔良市位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河口,所处区位和自然条件与我国上海市十分类似,这次飓风灾害的发生,及其防灾减灾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沿海特别是上海市的灾害防范很有借鉴意义。
日本灾害学家寺田寅彦说过:“天灾总是在人们忘却的时候降临。”尽管我们生活在风平浪静的太平盛世,我们还是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范灾害发生,未雨绸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