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俄罗斯运载火箭将以色列“爱神-B”卫星送入轨道。
随着伊朗核问题和平解决的日益不明朗,以色列开始加紧对伊朗的军事压力。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1月31日报道,以军围绕伊朗核问题展开的“情报暗战”正日益升级,今年内将再发射侦察卫星,实时监控伊朗核研究进展及其军队调动。简氏集团记者阿隆·本-戴维称,以色列试图用情报侦察这样的“软威慑”,来制造和加深伊朗人的紧张感。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据报道,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自主研发的新一代SLV运载火箭即将投入使用,它是在原有国产“彗星”(Shavit)三级固体火箭基础上改进的,其有效载荷从起初的35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而且能把卫星送到太空中的远地轨道。
有了这趟“星际快车”,以色列开发的最新式“地平线-6号”侦察卫星有望在年内被送入太空。
以色列的卫星侦察事业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1988年9月,以色列成功地将第一颗国产“地平线-1号”侦察卫星(OFEQ-1)送入450公里的近地轨道。之后,1994年4月以色列发射了“地平线-2号”,1995年4月发射“地平线-3号”,特别是1998年发射的“地平线-4号”卫星能达到地面分辨率1米的精度,成为以色列太空侦察事业中的里程碑。以色列国防军现在使用的“地平线-5号”是2002年发射的,地面物体的分辨率提高到80厘米。另外,以色列国际图像公司(GSI)利用“地平线”系列卫星的技术,开发出“爱神”(EROS)系列民用观测卫星,成为国际卫星图像行业的翘楚。去年由俄罗斯运载火箭送入轨道的“爱神-B”卫星可以拍摄到地面70厘米大小的物体,在某种程度上与军用侦察卫星旗鼓相当。据日本《军事研究》杂志介绍,根据侦察的任务和设备的不同,以色列迄今发射的侦察卫星主要分为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和预警卫星等。从门类来看,以色列的卫星侦察体系称得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从“看见”到“看清”
日本《军事研究》杂志主编岩狭源晴认为,仅就侦察卫星的技术水平而言,以色列与美国、俄罗斯同属“第一集团”,领先于日本、法国、中国、印度等大多数国家。
若论精度,以色列卫星早已从原始的“看见目标”阶段跨越到“看清目标”阶段。早已退役的“地平线-1号”至“地平线-3号”卫星发回的地面遥感照片画面相对模糊,“地平线-3号”卫星曾拍摄到沙特阿拉伯宰赫兰美国空军基地的照片,以军地面控制站人员只能大概辨认出地面的大型隐蔽洞库以及机场上有多少架战机,等到“地平线-4号”卫星开始工作后,以军收到的遥感照片就能清晰地看出机场每个角落的变化,连暴露在外的飞机型号都能识别。若今年“地平线-6号”卫星顺利入轨工作的话,以军相信它发回的照片能帮助看清“飞机座舱里有没有人,导弹发射车里装没装导弹”。
更重要的是,早期的“地平线”系列卫星装有光学摄像机与大型胶卷盒,胶卷拍完后再由卫星回收舱运行到地球己方所能控制的地区进行回收,然后把照片洗印出来供判读,这类卫星所得到的已是几天甚至十几天前的信息,无法帮助以军方掌握最新情况。而新一代的“地平线-5号”和“地平线-6号”卫星可以实时传输,它们拍摄的画面通过图像扫描、放大与读出而变成电信号,借助数据中继卫星把信号及时传回地面,使情报机构能够随时掌握侦察对象的最新动态。
紧盯周边伊斯兰国家
情报对于以色列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早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就曾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以色列遭遇阿拉伯联军围攻、几乎山穷水尽的时候,美国最先送来的援助不是大批军火,而是几张显示埃及军队防线空隙的卫星照片,正是依靠这份价值连城的情报,以色列国防军才得以“绝地大反攻”,化险为夷。此后,以色列加紧搭建国家综合情报网络,严密监测周边敌对国家的动态。
以色列现任摩萨德局长梅厄·达甘指出,以色列的情报工作只会基于以色列国家安全的框架,“只要国家需要,我们的工作范围就不受国境限制。”以色列最终希望自己的太空侦察卫星的监视范围能包含“从阿富汗到摩洛哥”的广大伊斯兰国家,重点是遏制伊朗核力量发展、黎巴嫩真主党势力扩张以及打击“基地”恐怖组织。为了避免力量分散和资金浪费,以色列安全官员多次强调以情报部门“必须以国家需求为中心”,不要过分关注国家安全以外的内容。
据《耶路撒冷邮报》报道,1月刚刚辞职的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哈卢茨,他手下的智囊团正在制订军队的长期规划,他们自己对该规划有一个特殊的叫法——“后天”计划,主旨便是强调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利用以军在情报方面的“非对称优势”,主动寻找目标进行攻击。一位以空军指挥官称,“如果以色列要应付1500公里之外的伊朗导弹袭击,就得重建和重组指挥、通信和情报系统,保障部队有能力随时对距国土数千公里外的目标实施精确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