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沙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怎么建。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的湖南,地域宽广,地形复杂,风俗迥异,各地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差别很大。如何建设湖南新农村,有没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样本?为探索这一答案,从今日开始,本报将陆续推出“寻找湖南新农村建设N种样本”系列报道,放眼全省,寻找那些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提供可借鉴的样本,从而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
刚刚闭幕的省两会,民革湖南省委、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民盟湖南省委、民进湖南省委、民建湖南省委、致公党湖南省委、九三学社湖南省委、省工商联联名提出了“一号提案”——《加快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该提案首次提出“我省新农村建设模式至少可分为七种类型”的建议,即都市型、郊区型、平原湖区型、丘陵山区型、少数民族地区型、库区型和矿区型。在此基础上,该提案进一步分析,就我省来看,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平原湖区和丘陵山区,难点在老、少、边、山、穷、库区;平原湖区和丘陵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老、少、边、山、穷、库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
本报记者将沿着“一号提案”提出的各种模式,带着相关思考,在省委宣传部推荐的29个新农村建设村级先进典型中寻找“N种样本”。我们把样本定义为“N种”,是因为“N”是一个充满多元指向的文字,对于多姿多彩的湖南农村而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必然是多种模式的可能。记者刘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