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编纂的《2007江苏城市发展报告》,日前新鲜出炉,报告列出了2003-2006年四年的江苏城市可持续发展座次的“变迁图”,人们从中可以发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测评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指挥棒”。
从名次看,13个城市,除了常州是连续4年稳居第四外,其他城市都经历了一个“曲线图”。以苏州来说,虽然有3年夺过第一,可在2005年就落到了老三;无锡则在第二、第三名之间“跌宕起伏”着;而南京,则在一、二、三名间有过“三级跳”经历。
由于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测定是根据2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构成,往往某个数据变动就会影响到名次,所以,虽然座位变动幅度不大,却能透露微妙信息。每上一个台阶,都意味着几个指标取得了进展或改善。
从2005年和2006年的报告可看出,南通从第7名提前到第6,淮安从第12提前到第11,宿迁则从末位站到第12位。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的专家点评说,南通是因为该市的社会保障水平、环境质量水平和城市发展水平的相对提高,带动了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总体提高;淮安是得益于经济效益水平、人口素质水平和城市发展水平的相对提高;宿迁则因为社会保障能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治理能力的提升,摆脱了“垫底”名次。
专家们依据四年的排行榜,还把13个城市分成了“三个梯队”,分别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第一梯队为苏州、南京、无锡和常州。专家们指点说,这些城市稳居第一梯队,受益于沿海、沿江的区位优势、良好的经济外向度等要素。但是问题还是不少。如无锡市,由于2003年的资源利用率和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排名太靠后,使得当年可持续发展协调度仅为第9位;苏州市2004年为第6位,则是被资源利用率、环境治理力度没做到位拖了后腿;常州2005年、2006年社会保障能力均为第13位,南京市资源支撑能力2005年为第9位,到了2006年掉到了第10位。专家们指出,建立在资源过度消耗和破坏生态环境基础上的经济增长,只会弱化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能力。所以,第一梯队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智力资源”对自然资源的替代性,加大环境治理,建设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第二梯队为镇江、扬州、南通、泰州、徐州、连云港。这些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高。尤其是镇江稳居龙头地位,通过加大环境治理,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可以预见经济将上台阶;南通每年都有进位,徐州市则从第11名跳到第8位,势头良好,应当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扩大出口;连云港各个指标也是不断攀升,尤其是资源支撑能力全省第一,非常可喜,应当重点发展海洋经济和旅游业。
第三梯队为盐城、淮安和宿迁。这些城市规模不大,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要素配置机制不良,且传统产业比重大。目前应该采取“不平衡发展”战略,将有限的资金、技术、人才发展有联动效应的产业,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发展;同时注意加强横向联合,与兄弟城市开展生产协作,发挥比较优势等。
专家们指出,我省是制造业大省,又是资源小省,资源供给压力大,必须要不断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喜的是,从四年的城市发展趋势来看,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内化为城市发展的“指挥棒”,并成为促进城市排名良性竞争的重要因素。本报记者燕志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