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怀疑做“小姐”这个选题的意义
当她们坐在我面前,用她们的江湖语言在描述她们所从事的职业的时候,她们似乎连女人最起码的那种羞耻心都没有了。
开始后的一段时间我产生了怀疑,我去揭示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冰冷的黑暗的隐晦的角落,有这样一群人,无望地,没有尊严地活着,我揭示这些东西干吗呢?我并不是想博收视率,也不想很猎奇地展现她们怎么接客,怎么竞争。 我和她们对话,我还能得到什么?
所以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预采,最后选择的故事是各自不同的。
曾妹是被贩卖,被命运逼迫到不得不做的地步;小玉是为了爱情,为了男人走到这一步,并且为了爱情在坚守自己不出台的立场,爱情幻灭后,她一步一步地没有了立场而彻底堕落;小红,则完全是在金钱大潮推动下,和六个姐妹旗帜鲜明地从家里出来。
这三个女人的故事罗列在一起,就会发现一种力量,命运的震撼感,特别强烈。而她们每个个体在其中不停地挣扎。哪怕是曾妹,她的情况最糟糕,做一次交易只有20元钱,而且身体很差,毒瘾也很大。但她却还不是行尸走肉,她有她的牵挂,就是儿子。
她们生命力的一面,和她们无望的一面,这种对比也是非常震撼的。
她们甚至折射了社会的某种畸形演变
我实际上最喜欢小红的故事。除了她非常真实以外,还在于她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小姐”这个群体的特征,而是还带出了同时期中国社会某一个断面的特征。
她身上太明显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一批到南方做“小姐”的女孩子赚钱实在太容易了,很快就能够穿金戴银,衣锦还乡。小红和她的父老乡亲看到了就很自然地羡慕,没有一点瞧不起的意思。然后自己就被这股因为急剧的贫富分化而带来的金钱大潮给裹挟进去。她们和那个时候的中国沿海城市一样,是迅速积累的时期。
但是这段时间过去之后,某些城市的经济开始萧条,直接地也反映在她们的生意上。她们还有什么出路?她们又年老色衰,只能回到内地老家,算着没有希望的日子。
为什么当时,小红的家乡,并不是很穷困的小城,整个村子的人都不会觉得做“小姐”有什么羞耻的,就是羡慕,恨不得让自己的姐妹妻子都去淘金。
这就是当时的社会,进入转型期后,人的道德体系的崩塌,非常深刻的社会现实。
◎ 手记◎
“在这分别的瞬间,让我轻轻地说声再见,心中虽有万语千言,也不能表达我的情感……”在昏暗的出租屋里,曾妹歪着脑袋用极其沙哑的声音哼唱着这首歌。她什么时候会恶化和这个世界再见,也许那时将是她的解脱之日;
小玉穿着粉色的毛衣,化着日常妆,微笑地坐着。陈晓楠说觉得她脸上有太多岁月的痕迹,但起码她在微笑,她接下来的生活,有一个生意冷清的小铺位,也许可以坚持;
小红在陈晓楠面前痛哭,她哭自己被染上艾滋,哭自己没有资格教育儿子,哭自己没办法胜任一个月入500元的售票员职位。但在节目的末尾,她哭肿了的双眼望向窗外的天空,她又一次下决心,而且,还被摄像机录了下来……
这时,许巍的那首《灰姑娘》响起。全片结束。
陈晓楠说她做了这么多期的《冷暖人生》,内心从没有像这一次,随着采访对象的叙述而起起落落。但是虽然用这么长的篇幅展现了这些“灰姑娘”的生活,但她还是有强烈的无力感,她没有办法告诉她们不要再走这条路,因为她们实在无路可走。她经常提到一个词:“活着的心”,这算是她做这个节目最大的收获了吧。
[上一页][1][2][3][4] |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