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下半年,越南境内出现H5N1型禽流感病毒。
这种高致病性病毒迅速蔓延,致使众多家禽死亡,还传染人类,在全世界开始了新一轮禽流感爆发。
3年后的今天,H5N1型病毒仍然在传播,迄今已在全世界范围造成至少164人死亡,2亿禽只被扑杀或病死。
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一系列致命病例又相继出现在一些国家。从扑杀到演习
当前这轮禽流感病毒爆发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蔓延范围广。人们控制疫情的方法也随之发生变化,从简单的扑杀禽只发展到城市演习预防。
本月5日,一名男子蹒跚走入日本南部德岛县一家医院。他面带白色口罩,衣服上标记有“A先生”,在当天举行的演习中扮演一名“患者”,身受禽流感病毒的“感染”。
德岛县举行的演习中,H5N1型禽流感病毒已经变异,能够在人体之间相互传播。根据演习设定的情节,A先生从国外返回日本时感染了病毒,自己却浑然不知,在德岛县搭乘火车时传染给了另外两名乘客。
演习没有设定究竟哪两名乘客受到了传染。为寻找那两名被传染患者,德岛县政府、警方、医院、广播公司、铁路公司等不同部门接受了动员,参与寻找,同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德岛县地方政府还联系日本中央政府,与厚生劳动省召开视频会议,商讨对策。
最近两年间,日本、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等地相继举行这类演习,希望能够增强不同部门在禽流感疫情大规模爆发时的协调应对能力。
从扑杀禽只到演习公共机构,回应着一种判断,即禽流感疫情对人体健康构成的威胁在加大。
从H5N1到未知
现今这一轮禽流感病毒蔓延引起了前所未有的担心,其中关键因素是H5N1型禽流感病毒。科学家担心,这种高致病性病毒不但杀伤力强,还有可能变异成为未知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大流感,后果不堪设想。
相比普通流感,H5N1型禽流感病毒独具特点,令它杀伤力更强。
H5N1型病毒可以在人体其他器官内复制,包括肝脏、肠部和大脑等。所以,遭受H5N1型病毒感染后,不只是人体呼吸系统出现病症,其他器官也可能受到感染。与入侵人体同时,H5N1病毒会大量释放一种免疫系统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适量,能够反击入侵病毒,过量则会损伤人体组织。
正因为这些特点,感染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患者死亡率相当高。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3年以来,全世界至少有270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其中164人死亡,死亡率将近61%。
科学家担心,一旦能够在人体之间传播,H5N1型禽流感病毒可能会变异成为新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大流感。
H5N1型病毒可能会以两种方式实现变异,在人体之间传播。第一种可能性是基因重排,即两种不同病毒在同一细胞内相遇,彼此交换遗传基因片断,从而产生新病毒。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极低,但如果出现,就能产生在人体之间迅速传播的新病毒,会立即引发大量病例爆发。
第二种可能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变异过程,即感染人体过程中,H5N1病毒依附人体细胞的能力逐渐加强,最终实现在人体之间的传播。这种变异过程相对缓慢,可能会留下足够多时间,使科学家能成功研发相应的治疗方法。
如果禽流感疫情持续长周期、大规模爆发,无疑将增大H5N1型病毒借助于上述两种途径实现变异的几率。
从恐慌到“疲劳症”
禽流感疫情发展的前景依然严峻,但3年来,公众对疫情的态度已经度过了最初的恐慌阶段。一些专家甚至担心,由于疫情持续爆发,各公共部门应对疫情的态度有所松懈,出现了所谓“禽流感疲劳症”。
禽流感蔓延3年后,专家们却担心,因为没有出现人际传播的情况,人们对待疫情难免懈怠。
世界卫生组织官员亨克·贝克丹近期告诫说:“现在,公共卫生体系面临一个日渐增长的挑战,即克服‘禽流感疲劳症’……还没有出现禽流感大流行,或者时下媒体报道不多,并不意味着真实、现实的威胁已经消逝。”
(袁原)新华社特稿
这是2007年2月1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登巴萨,一些染色的小鸡被关在笼子里出售。
这是2007年1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一名儿童在一只公鸡旁边玩耍。
新华社发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