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中国节 世界年(文化圆桌)(图)

  2006年春节期间,法国巴黎市长参加了华人彩妆游行,并按照中国的民间传统,为舞龙“画龙点睛”。

  法国埃菲尔铁塔映照着大红灯笼吉祥的红光,香榭丽舍大道的中国彩车吸引70万人驻足观看;沉浸在中国年里的俄罗斯朋友正尝试用刚刚学会的汉语交流;泰国观众兴奋地将春联贴在门旁;英国舞龙的队伍兴高采烈地从伦敦雷斯特广场行进到特拉法加广场;龙飞凤舞的“福”字倒贴在澳大利亚的玻璃窗上;一曲琵琶弹奏《春江花月夜》令无数奥地利听众荡气回肠;笑容可掬的拜年小囡在童话王国丹麦深情道着祝福;马来西亚的新闻媒体惊奇地感叹:“中国春节染红城市!”

  春节是中国民俗中的新年,包含着无限充沛、无限繁茂的中国文化信息单元,被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称为中华文明的“文化丛”。
今天,这个“文化丛”增添了新的涵义——春节不仅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向全世界送去中国人民春天般的美好祝愿,更成为国家形象的象征,走出中国国门,走出“唐人街”,产生着越来越大的世界影响。

  2006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海外媒体报道,伴随着中国春节,中国成了论坛的一大焦点话题。2006年1月27日,英国《独立报》感慨,就在几年前,中国还只不过是这种会议的小角色,但这一次,“每个人都在谈论她,没有人可以忽视她”。

  与其说“春节热”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春节热”背后实际上是“中国热”。中国春节得到世界的重视和承认,是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稳步提升的体现,更是对和平崛起的中国的祝福和期待。

  春节,中国问候世界,世界祝福中国。

  ——编者

  打造春节文化品牌

  丁伟

  2001年,文化部提出了“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6年来,春节——这个中华民族的古老节日,正在成为集中展示我国传统与当代优秀文化的窗口与外国公众进行交流的平台。

  打造春节品牌的设想一经提出,文化部即向我国驻世界主要国家使领馆发出倡议,共同将春节打造成传播中华文化的品牌性活动,并指导其在春节期间开展包括演出、展览、灯会、执行会、联欢会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中国文化活动,将打造春节品牌付诸实践。自2004年起,文化部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合作,将伦敦、曼谷、巴黎、纽约、悉尼等华人较多、基础较好的城市确定为工作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上述城市全力打造春节品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产生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使品牌活动覆盖到周边国家,这是朝着将春节建设成国际性节日的方向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中国春节品牌的推出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法国,“中国文化年”活动在2004年春节期间达到高潮:埃菲尔铁塔在大年初三首次批上红装,在“世界上最美的街道”香榭丽舍大街上举行了以国内演员为主,华人、华侨以及法国人共数千人参加的盛大彩妆游行,这也是巴黎市政府首次批准外国人在这条大街上举行如此规模的表演活动,吸引了70余万巴黎市民前来观看。在英国,伦敦市政府在最繁华的商业街牛律街上,举行了“2006年中国在伦敦”——中国文化季的点灯仪式,点亮了高悬在牛津街十字路口的24盏大红灯笼。在美国,春节游园会和元宵游园会是休斯敦华人每年春节活动的传统项目。在丹麦,我艺术团和丹麦艺术家联袂在丹麦最著名的广播音乐大厅举行“春节音乐会”,丹麦亨里克亲王、伊丽莎白公主、前首相施吕道、副议长彼得森、文化部常务秘书等知名人士和政界要人,各国驻丹使节1000余人出席,其中丹方人士约占观众总数的2/3。

  如今春节已不仅是传承文化价值的传统节日,也是蕴涵丰富商机的市场。就伦敦而言,其唐人街每年就能吸引600万海内外游客,特拉法加广场的春节庆典已经成为伦敦著名的旅游品牌。伦敦市长利文斯通表示:“我们伦敦有欧洲最大的华人社区,他们在我们的经济旅游和文化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将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使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伦敦。我们希望每年都举行一次这样的庆祝活动。”北京市旅游局去年派团参加伦敦春节庆典活动、推介北京旅游之后,英国来华旅游的人数猛增。据我驻英使馆签证处统计,2005年来华旅游身份证量比往年增长了30%。今年在瑞士,一些商家春节期间也掀起了一阵“中国热”,纷纷设立春节商品专柜,用中文书写祝福之词。2005年,我们在刚刚蒙受海啸灾难的泰国举办“中国春节文化周”,对重振泰国旅游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庆祝春节,美国印钞局自2002年初首次推出马年纪念钞以来,2005年又推出鸡年纪念钞。

  春节品牌经过6年的打造,已开始显示出其旺盛的活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成为一些国家民众节日生活的亮点,更成为中国的文化象征。

  (作者单位:文化部)

  春节是一种凝聚力

  周庆安

  春节就要到了,这是一个千户团圆、万民归家的日子。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迈向海外,海外的华人地位日渐提升,这个日子的涵义也逐渐传递到了千里之外的他乡。甚至从2001年开始,在纽约曼哈顿的帝国大厦都要点燃红黄色彩灯以示对华人的祝贺。一位美籍华人在他的文章中传递了这样的感受,他说:“为此,无论是在美华人华侨还是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都感到高兴和自豪!”

  我们常常狭义地理解“力量”二字在国际政治、经济与文化交往中的定义。从传统政治学的含义上看,力量往往意味着政治的维度,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也充满了斗争性和冲突性。但是实际上,力量也有人的维度。当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种非强制性的力量带来的巨大情感诱惑的时候,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笔下的软力量已经开始悄悄发生作用了。中国春节所蕴含的意义,更大程度上就在于一种“人和”的影响力。

  春节是一种软力量。我们可能从来没有思考过,春节这样一个节日,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品牌,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力量。全球化带来了生产资料和人的自由流动,也带来了文化的自由流动。这时候,华人春节的形态虽然在发生变化,但是其本质蕴含的力量却没有变化。这种力量是和我们每个人在春节回家时的心情联系在一起的。

  认识到春节作为一种软力量的作用,我们可能要回答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春节在国际社会上的文化角色。近来有许多人建议应当将春节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是从维护春节原生态的角度来衡量,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从软力量的角度考虑,至少现在我们还不用担心春节会在民族的传统文化谱系中濒临消失。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将春节作为民族文化形象的一个重要符号加以传播。

  软力量本身是一种象征性政治,它要通过象征的本体,也就是春节的形态来对国际舆论和国家文化形象发生作用。软力量同时又是一种开放式的力量,它的来源是多样性的,表现方式也不断向前延伸。春节的本体只有短短的一段时间,但是春节的方式和意义却有巨大的延展性,从传统的围炉过年到后来的春节晚会,再到后来的走出国门过春节。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会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变化,人们往往只有通过继承和发扬才能保留其原本价值的最大化。因此,我们需要以一种更加开放的传播,而非封闭的保护,来完成对春节和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维护与发展。

  传播效果是保护内容的最好评估方式。设想一下,在中国春节的日子里,如果纽约、伦敦、巴黎、维也纳都能够共同奏响春天的乐章,这种节日的话语权并不是一两个文化同质化的国家能够通过“申遗”得到的。反过来再设想一下,假如中国人自己都忙得忘了享受春节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和谐,那么即便我们保留了这种形式,我们也保不住这个文化符号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更遑论国际舆论了。所以简单说,请让我们一起回家过春节。

  或许随着全球化和本土文化的发展,春节会以一种新的形式和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春节本身所传递出来的力量,却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独到的文化属性

  陈奇佳

  近些年来,每当临近岁末,如何过节总容易引发一些争议。在某些人士看来,春节象征着中国社会与前现代传统藕断丝连的关系,和全球化时代节日文化的主流大不相同,因此这种节日与节日文化是需要批判的,至少是需要改造的。而又有一部分人却对当前部分年轻人爱过圣诞节,对春节感觉越来越淡漠的现象忧心忡忡。他们甚至把抵制圣诞节提高到了保卫祖国文化安全的高度。

  这两种观念都有其偏执之处。先来谈谈以全球化贬否春节的论调。很明显,这种论调是注意到了在全球化浪潮中,世界各国的经济生产方式、经济组织方式以及社会结构形态等方面存在着趋同的态势,于是,他们将这个特点推而广之,将全球化等同于一元化。但他们未及注意的是,从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角度说,全球化给人带来的福祉更重要的却是体现在多元化方面。如果说,在传统的社会生活方式中,狭隘地域性的局限是每个生存个体无可逃避的宿命,那么在全球化的时代,各种地域性的交织却为个体呈现了丰富的选择自由。一种地域文化构造形态越特殊,内涵越复杂深刻,在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就越能凸显其价值。

  中国春节文化不可消磨的价值意义正在这种全球化的语境中突出地显示了出来。相对于当代世界流行的年度庆典活动来说,中国的春节完全是异质性的。虽然这些节日都有庆祝年度轮回、新生命诞生的含义,但具体地分析起来,无论节日表现内容、节庆的构造形式以及人与节日的互动关系等等,中华民族的春节都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年度庆典有本质的不同,不可被它们归约,也不能被它们同化。

  在我看来,春节这种独特的文化属性,其核心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世俗性,其二是全民性。在当前世界各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庆典中,很少像春节这样,其根基主要是来源于人类的世俗生活的。春节的祭奠、祝福总是以现实目的为轴,从现实生活出发,指向某种现实可能的理想。飘渺的人神关系,自虐式的赎罪或道德净化观念,通常不在春节文化的考量范围之内。当然,春节的这种世俗性向度并不意味着它是纵欲性的。恰恰相反,春节的整个节日氛围实际是建立在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的基础上的。正是在这种家庭观念的基础上,春节的世俗祝福对每个人来说才如此珍贵。有许多海外华人在外漂泊多年,从各种生活习性上似乎已看不出多少中国人的痕迹了,但每当春节,向家人报平安、道祝福仍是不可更改的节日礼仪。春节的全民性很大程度上与其世俗性相关联。春节的祝福是送给每一个活着的人,每一个热爱家庭的人,因此,它先天上就没有种族、教派的藩篱。事实也是如此。中国56个民族,按照《中国民族节日大全》的材料逐一统计,目前,春节已经成为我国包括汉族、满族等民族在内39个民族的共同节日。这些民族相互间在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方面有时差异还是很大的,但它们都愿意接受春节。在国外,近年来中国春节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参与热情,春节文化氛围的亲和力由此可见一斑。

  因此,且不论春节文化对我们维系文化身份的现实重要性,不论它对于民族文化产业的潜在重要影响,即便只从纯粹的学理上看,它也有着足够深刻的文化价值。它也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的一笔重要文化财富。

  中华文化不是封闭性的文化,现代春节文化曾经历了多次的发展变化。历史总是在异质的碰撞中获得创造性发展的契机。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方式 | 埃菲尔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