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拳击运动员正抓住契机积极备战,全力以赴争取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谈及拳击项目的奥运备战目标,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常建平的表述简单明了,直奔主题,尽显自信。
常建平如此自信,是因为中国拳击运动良好的发展态势给了他较足的底气;常建平这么“高调”,是因为拳击界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然。“虽然我们面临不少困难,但一定要有一个较高的目标以鼓舞士气。2008年,在家门口作战,拳击项目必须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从1986年3月中国拳击运动正式恢复至今,白崇光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为中国夺得历史上第一枚亚运会拳击金牌;接着,邹市明先后在雅典奥运会上摘得铜牌,在世锦赛上力夺金牌;2006年的多哈亚运会,中国拳手又取得两金三铜的历史性突破。所有这些,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拳击运动的希望。
目前,像其它项目的运动员一样,为备战2008年奥运会,40多名中国拳击选手开始了紧张的冬训。今年的重头戏当数9月下旬在俄罗斯举行的拳击世锦赛,这也是2008年奥运会拳击项目的第一次资格赛。另外,各大洲还将举行选拔赛,最后确定参加奥运会11个级别的88名选手。按规定,东道主至少有6个参赛名额,但上届奥运会就有6名中国选手入围的佳绩,很自然地让常建平“胃口大开”:“我们将争取拿到更多的名额。”
谈到中国运动员的实力,常建平分析道,2008年奥运会夺冠和摘牌希望最大的是48公斤级选手邹市明和60公斤级选手胡青,两人作为亚运会新科冠军,目前的竞技状态都不错。其次,69公斤级选手哈那提的实力亦不可小觑。51公斤级和57公斤级的年轻选手也有一定机会。
常建平认为,“拳击是斗智斗勇的项目。我们主要还得依靠自己,研究规律,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他举例,邹市明的突破,本身就是创新,人们说他是“海盗式打法”,这就是我们汲取了武术之长(邹市明14岁练武术,16岁才开始练拳击),发挥了中国人身体灵巧、头脑聪明的优势。常建平强调,我们也不是不能硬碰硬,但更重要的是要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打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