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幼儿园男女小朋友分厕的问题,已见媒体多次报道。据说一个小女孩回家问妈妈,男孩怎么站着撒尿?这位母亲很紧张,生怕女儿幼小的心灵出现问题,于是对幼儿园小朋友男女不分厕的现象提出质疑。园方随即征求专家的意见。
据说美国的幼儿园也曾碰到过同样的问题,老师令小孩子脱下裤子,看清男女差异,疑惑自然澄清,事情就算解决了。看来此事完全可以交由常识来澄清。想想我们小时候,上的也正是男女不分厕的幼儿园,但从未见我们的性别意识发生过差错或混淆。更何况那时大多是兄弟姐妹一大串,谁没有见过男孩女孩的如厕姿势?但为何如今它倒成了“性别确立意识”这样的大问题?我们怎么能把成人的心理强加于少不更事的孩子?若要说句大惊小怪的话,要担心的倒应该是,把性别如此神秘化,孩子长大后是否会更容易产生诸如偷窥癖之类的心理问题?
哈耶克认为,自然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常识的违背,比如常识告诉我们,任何物体的运动似乎都有力的作用,但物理学却告诉我们,匀速运动无需受力,难怪首次在课堂上学惯性定律时就像是在“洗脑”。但社会科学却不能违背常识,它说的就是常识。也难怪有人说,如果发现一位经济学家阐述的观点与老百姓的直觉相违背,比如说腐败、分配不公等现象是改革的必要代价,那我们可以很有把握地说,这位经济学家的观点必定有问题。上述儿童心理学专家所言显然与我们的常识相悖,我们当然可以也应该理直气壮地指出,专家的说法实在有些危言耸听了。
儿童心理发育有一定的阶段性,比如道德中的利他行为即建立在“换位思考”(或通俗地称为“将心比心”意识)基础上,而这种意识在大约4岁之后形成,在此之前,我们无论如何都难以教会小孩子具有“孔融让梨”的道德意识。这倒决不是出自个别专家的信口开河,而是有严格的研究事实作为立论依据。性别意识的确立同样如此,他(她)该懂的时候自然就懂了。至于诸如那个小女孩的问题,那不过是儿童天生的好奇心而已,与大人心目中的“性别意识”完全是两码事。当然,这位儿童心理学专家的说法倒是迎合了园方的意思。园方在有了专家的论证之后,就可以理直气壮地重建厕所了。这何尝不是一项政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