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报道词句摘选
◎在沙洋,无论在大街小巷、乡镇村组,都能听到黄爱国亲民爱民的感人故事。
◎一进门,他扯开嗓门喊:“天大啊,俺是你黄哥,来看你了”。一下子拉近了县委书记与农民的距离。
◎“忠卫啊,天大家里的母猪下崽了没?我最近工作忙,顾不上,你帮我去看看。”县委书记黄爱国关切地问。
最近一个名为《全国属首例因刊登表扬稿,报纸被封杀》的帖子流行于很多论坛。这个表扬报道所表扬的对象和它的作者随即因此成为众矢之的,“马屁拍到马腿上”的评价也在网络世界传开。
县委书记收缴报纸
一个帖子被天涯社区、中华传媒网等网站和论坛反复转载,帖子中称:“连日来,湖北沙洋县委办在全县范围收缴12月23日《农民日报》。收缴这天的报纸是因为《为老百姓多做实事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记湖北省沙洋县委书记黄爱国》一文。在这篇大作中,沙洋县委书记黄爱国被记者吹嘘成了比焦裕禄还焦裕禄的好干部。当地干部群众看了后,认为是一篇最肉麻的文章。黄爱国同志认为此文严重地影响了上级组织和人民群众对自己的看法,形成误解,于是下令在全县范围收缴12月23日《农民日报》。因刊登表扬稿,报纸被封杀,这在全国属首例。”
不少网友觉得肉麻
在沙洋吧,记者找到《一篇最肉麻的文章》的原始帖。这个只留下IP地址的发帖人,把原报道分四次粘贴下来。这篇《为老百姓多做实事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记湖北省沙洋县委书记黄爱国》的报道,字数不到7000字,共分四个部分。在西祠胡同、天涯社区、沙洋吧、荆门网、凯迪社区等论坛,有不少跟帖的网友谈到“太肉麻了,受不了”,还有人说这是“以文媚官”。
记者主动采访三年
参与报道黄爱国,一共有五个人。何红卫、黄朝武、赵洁三位是《农民日报》的记者,何红卫是湖北站的站长。两位通讯员都来自湖北大学。
第一作者何红卫告诉记者,报道黄爱国是他三年前就有的强烈想法,自己一直也在为此进行深入采访。
2月1日晚,何红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向来喜欢报道有争议的人物,但后来在三年来的采访中,他被黄爱国真心为老百姓办事,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事迹感动了。
自2003年底起,他就陆续从荆门的朋友那里听说“黄爱国”这个名字,“各种场合和渠道都有人说,沙洋这个新上任的县委书记有些特别”。说他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指名道姓惩治腐败,悄无声息就一个人下乡去基层了解工作,与以前的领导完全不同,“不太符合官场潜规则”。
听多了之后,何红卫就动了去采访黄爱国的念头。
“通过接触方方面面的人,我发现,自己原来刻意来寻找的争议点居然议不起来。我接触到的人都对黄爱国好评一片。”何红卫告诉记者。
“之所以先前没有报道出来,主要就是黄爱国本人反复对我说了解情况可以,但是最好不要报道。”何红卫说。
焦点表扬报道为何遭反感?
这样一篇让参与报道者自豪的报道,为什么在网络会遭遇“滑铁卢”?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刘建明认为,造成这篇报道不能感动读者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社会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如果传媒表扬了一个人,很多人就是无来由地会反感。导致这种反感情绪蔓延的主要原因,就是过去的典型报道盛行假、大、空。现在哪怕出现真实的报道,人们也会认为,这是假的。
(据青年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