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高水准的中国社科院如何更好地为伟大的时代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2月8日开幕的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工作会议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常务副院长冷溶,副院长李慎明、陈佳贵、朱佳木、高全立、武寅等和三百多名老中青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构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科研体制的新思路。
据了解,中国社科院今年将重点推进全员岗位聘用制、研究员分级和科研津贴等级制度等,并推出如下重大举措:
——实行全员聘用,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采取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等措施,造就一批学术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的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
——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分级制度,并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在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实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下,制定符合各类岗位特点的绩效工资分配实施办法。
——实行科研津贴等级制度,加强在研课题的过程管理。改进课题资助办法,调整课题前期资助与后期资助的比例,增加后期资助份额。对学者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实行配套资助。建立基础理论研究资助机制,实施“优秀学者资助计划”。
——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组织重大课题研究。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立项一批重大课题。加强对科学发展观与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的理论创新、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总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社会状况跟踪调查、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机制等重大课题研究。同时,推动国情调研向纵深开展,围绕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稳定、民族宗教、基层政权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十一五”时期重大决策反馈等专题,展开深入的调研。
——健全学部工作机构,落实学部工作经费。鼓励各学部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思路,形成符合各学科特点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部的学术指导、学术评议、学术咨询,以及在实施跨所跨学科重大课题研究和重大学术活动中的组织协调功能。特别加强对学部委员和荣誉学部委员的推介工作,以提高他们在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
——加强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扶持一批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绝学”发展,使其尽快成为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
——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积极主办体现我国社会科学发展水准的国际大型学术论坛,如中俄社会科学论坛、首届国际社科数据论坛、2007年联合国模型连接组织会议等。同时,加强与欧、美及亚太周边国家知名学术和政策研究机构、国际知名学者的学术交流,以推动“东方文化工程”走出国门。(记者 李瑞英)(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