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处突反恐第一线的勇士。作为伟大首都的守护者,武警北京总队不仅要为保卫首都的安全,还担负着为北京奥运会保驾护航的崇高使命。如何把这支队伍锻造成“处突”的拳头,反恐的尖刀,作为军事主官的特战中队中队长至关重要。
如今,一批刚刚30岁出头的中队长在这支队伍中脱颖而出。他们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身手不凡,是体能、智能、技能的完美结合体。他们具备锻造咬钢嚼铁特战队员的综合素质,是整个特战分队的灵魂。
杨金重 炼铁成钢有慧眼
杨金重(左) 汪新安摄
“说起我们队长杨金重,真是让人佩服!训练狠,爱兵实,时时处处都会用智慧,战士们跟着他训练再苦再累也觉得快乐。”言谈话语中不难看出,武警北京总队五支队特勤中队指导员汪新安对自己的搭档很是欣赏。
刚满30岁,有12年特战训练经历,担任特勤中队军事主官两年,杨金重在训练上的“智慧”常常出人意料。由于战士的服役期只有两年,培养一个特战队员的周期大大缩短。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最实用的特战队员?他开始了大胆尝试。
“由于战士的基础素质参差不齐,如果按部就班地搞训练,我们根本无法适应任务需要。”“训练必须跟着任务走,需要什么就练什么。”一次近似实战的演习,彻底印证了他在组训模式上的智慧。
“嘀!嘀!”某天凌晨1时20分,一阵急促的紧急集合哨,100名战士整装待发。“同志们,有3名恐怖分子袭击了某重要目标。”杨金重给每个小组分配了任务,命令立即出击。
2时10分,战斗结束。杨金重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各战斗小组的问题:侦察组到位速度慢,提供情况不准确;封控组布控不严,漏洞百出;突击组战法单一,处置不灵活……
“同志们,这种现状我们如何能够战胜敌人?”战斗小结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原来没有想到的问题一下子全暴露出来了,干部骨干的脸在发烧。最后,杨金重亮出了自己的底牌:今后的训练我们将打破常规,采取逆向思维,在兼顾基础训练的前提下,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提升整体战斗力上下工夫。
训练中,他扬长避短,根据每个战士的自身特点,在练好基础课目的同时,突出个人优势。全中队被分成了10多个战斗小组,每个小组按照智、体、技合理搭配,有针对性地进行组合式训练,形成了多个模块。根据任务的不同,各个模块可以相互组合。
虽说好铁百炼成精钢,可杨金重从不蛮干。每次上训练场,他都要随身带着
“知兵档案”。每个战士的体质特征、心理状态、基础素质指数一目了然。既要冲破生理极限突成绩,又不能给战士身心带来伤害,这本档案为他随时掌握训练节奏,调节战士兴奋点,提供了科学依据,类似疲劳性骨折等常见训练伤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杨金重在训练中的智慧还有很多。“在特勤中队,没有累死的英雄,只有羞死的狗熊。”“要想保住饭碗子,必须付出汗珠子。”“训练中没有掉队,只有前进、前进、再前进。”“我要让你们时刻感觉自己有使不完的劲,越练越快乐。”这些都是他的经验之谈,都已经刻在了每个战士的心上。
随着理解的加深,战士们也更理解杨金重了。“倒功训练不选柔软的沙地,专挑坚硬的水泥地。实战场地容不得我们选,队长这么安排是为我们好。”“射击训练专挑恶劣天气,枪管钓砖,长时据枪,人为加大难度。战场境况瞬息万变,队长是要我们多掌握一些射击条件。”“队长教我们爱枪就像爱自己的爱人一样,达到人和枪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战场上它才能救命。”
“跟着这样的队长干,带劲!”战士们的评价是最公正的。杨金重所在连队连续两年被总队评为标兵中队,他个人今年也被武警总部评为优秀带兵干部,荣立个人二等功。第[1][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