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在三场热身赛中发生打架事件,大概不好再用“偶然”来给中国国奥队找借口了。
当地时间2月7日,国奥队与英格兰女皇公园巡游者二线队的比赛因群殴事件,被迫提前结束,赛场暴力甚至惊动英国警察介入调查。
而这仅仅是一场旨在练兵的友谊赛。
事发突然、场面混乱,究竟谁该承担引发冲突的责任,现在还难以断言。至少从赛后的录像上看,双方都有不少球员卷入“战团”,飞腿老拳,你来我往,定性为群殴,绝无问题。
早在国奥队欧洲拉练的第一战,就为此后的暴力升级埋下了隐患。1月9日下午,“杜家军”与法国丙级球队加西队0∶0踢平,比赛第75分钟,吕征因报复性踢人动作吃到红牌。
2月5日,国奥队与切尔西预备队在比赛中就险些引发球场群殴。事实上,导致冲突的祸根始于比赛第3分钟,于海凶猛地将哈奇森铲翻,后者因伤替换下场。
不妨再追溯一下“杜家军”的亚运历程,杜伊走马上任后首次“赶考”,便带领国奥队在亚运会上表现优异,尽管最终名次不够理想,国奥队的拼劲和韧性还是博得了喝彩,这群小将几乎成为中国足球黯淡无光的2006年遗留的唯一一抹亮色。
然而,国奥队在多哈的演出远非完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被表面上的顽强拼搏给掩盖了。首战伊拉克队,张可累计两张黄牌被罚出场,淘汰赛对阵伊朗队,朱挺背后飞铲对方球员而“染红”。
强调战斗精神的“杜家军”,俨然已经把粗野与血性混为一谈。到了2007年初,随着连续三场打架事件的发生,这抹亮色似乎已经褪去,是到了冷静审视这支背负2008沉重梦想的球队之时了。
简单地将国奥队的冲动理解为重压之下的心理失常,也许不够全面。往大了说,中国足球整个大环境的浮躁,球员素质堪忧,锦标主义高于一切,乃至想当然地将足球技战术理解为“抢逼围”和“疯狗精神”……诸如此类的种种因素,才是症结所在。
再往大了说,足球从诞生之日起,似乎就与“战斗”二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前利物浦名帅香克利就有名言说:“足球不是生死,足球比生死更重要。”至今仍为许多球迷所津津乐道。
偶发的球场暴力,其实背地里有其“必然”。
问题在于,足球场不应该成为宣泄人性暴虐一面的选择,远到1998年法国世界杯上,一名警察被足球流氓打成脑部重伤,近到发生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德比战球迷暴力冲突事件,都是值得引起人们对足球暴力进行反思的负面典型。
前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曾说:“我是来销售一种商品的,它的名字叫足球。”掺杂着层出不穷的暴力事件,足球实在很难说是一种合格的商品。某种程度上,中国国奥队“打架事件”又何尝不是足球世界面临危机的一个缩影。
英国资深体育记者克雷格·麦盖尔在《足球潜规则》一书中对足球的未来提出警告:“美丽的足球将变得丑陋不堪,比赛本身的模样也将被扭曲变形。”这并非危言耸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