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南方都市报

报纸表扬一县委书记被嘲太肉麻

  报纸表扬一县委书记被嘲太肉麻

  农民日报报道湖北沙洋县委书记黄爱国事迹引发争议,专家称问题不在肉麻而在网友偏见

  最近一周来,西祠胡同“记者的家”出现一篇点击率极高的帖子。这个由网友“松花江边”1月24日发出的帖子指出:沙洋县委办在全县范围收缴12月23日《农民日报》!!!这个帖子很快流行于很多论坛,一时间,“马屁拍到马腿上”的评价在网络世界传开,这个表扬报道所表扬的对象和它的作者都成为众矢之的。

  记者采访发现,这篇报道出自一个一向擅长于做批评性、争议性报道的记者笔下,他用三年时间跟踪采访他认为就是“新时期焦裕禄似的”县委书记,反复斟酌一个月才将采访稿发表出来。这篇带表扬性质的典型人物报道真像网友评价的那样“肉麻”吗?为何这篇让作者本人非常感动的报道,却感动不了读者?

  肉麻派与好官派针锋相对

  “连日来,湖北沙洋县委办在全县范围收缴12月23日《农民日报》。收缴这天的报纸是因为《为老百姓多做实事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记湖北省沙洋县委书记黄爱国》一文。在这篇大作中,沙洋县委书记黄爱国被记者吹嘘成了比焦裕禄还焦裕禄的好干部。当地干群看了后,认为是一篇最肉麻的文章。黄爱国同志认为此文严重地影响了上级组织和人民群众对自己的看法,形成误解,于是下令在全县范围收缴12月23日《农民日报》。因刊登表扬稿,报纸被封杀,这在全国属首例。”

  此帖被天涯社区、中华传媒网等一些网站和论坛反复转载。在百度的贴吧“沙洋吧”里,在沙洋所属的荆门市的“荆门网”上,关于县委书记黄爱国的争论也在非常显眼的位置,“焦裕禄同志应该向黄爱国学习”和“别胡说,黄爱国是个好官”的言论针锋相对。

  这篇《为老百姓多做实事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记湖北省沙洋县委书记黄爱国》的报道,字数不到7000字,共分为“铁腕治干”、“百官共廉”、“民为父母”、“各方评说”等四个部分。

  网民“说说黄作秀”:“大作中的有些事确有影子,但作秀的成分太多,何记者是我们沙洋人,沙洋《农民日报》订得多,大家看了后都在背后议论纷纷,黄爱国有了‘黄作秀’的雅号。黄下乡都是‘绝对只吃工作餐(盒饭)’,沙洋县各单位每年预算都有招待费,可没有谁节省下来。”

  一个自称在武汉读书的沙洋人反击其他网友说,“记者吹是吹了点,但大部分属实!上任不到一周就因为开会不到处理两名局长绝对属实。只吃工作餐也是绝对属实的!”

  这个网友分析,黄爱国之所以这么牛,因为他确实没什么污点,谁的账黄都敢不买。黄是老牌名校毕业,以前是部队正团级转业。“自从他来到沙洋,沙洋的吏治好了很多,很多歪风邪气都被他镇住了,全沙洋的官没一个不怕黄的(是从心里的怕)!黄身上确实是有一股正气。”

  “县委办要求上交报纸”

  2月2日中午,记者致电给沙洋县农业局办公室,自称想做调查,需要查阅2006年12月23日的《农民日报》。电话是一位自称姓丁的女孩接听的。小丁想了一会儿,告诉记者,12月23日的《农民日报》县委办打电话让交上去了。记者问她怎么如此确定,小丁告诉记者,就是她在出报第二天按照县委办的要求把报纸交上去的。至于为什么要交那天的《农民日报》,她不清楚。因为,县委办就是电话通知了,并没有下发什么文件。

  当天下午,记者又致电给报道中提到的几个乡镇。十里铺镇办公室的电话是一名杨姓小伙子接听的,他告诉记者,十里铺一共订了11份《农民日报》,12月23日的报纸,除了两份不知何故遗失之外,其他的后来都按照县委办的要求,上交到县委办了。

  黄爱国否认下令收报纸

  2月4日晚8时左右,记者总算联系上了沙洋县委书记黄爱国,他正在武汉参加湖北省两会。一接通电话,黄爱国立马表示,网上的那些帖子他每个都看了,说他下令在全县范围收缴《农民日报》,都是“无稽之谈”。黄爱国告诉记者,他很多在国外工作的同学看到这些帖子之后,都纷纷打电话来询问这件事,得知事实后,有人马上跟他说不要再当什么官了,去他们公司吧,又轻松又自在,何必自找苦吃?

  “但我信的就是共产党,名字就叫黄爱国,我会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信念的。”50岁的黄爱国对记者感慨。

  记者问黄爱国,觉不觉得这个报道肉麻?

  黄表示,因为这个报道写的是自己,自己真的不好做评价,但他可以保证报道所列举的事例都是真实的。

  虽然他也一再要求记者不要写他,不要报他,因为他有个工作信条就是:多干少说,只干不说,干了也不说,干好了有时机才说;但如果记者坚持要写自己,自己还不至于没有人情味到去压制记者真实的报道的地步。

  黄爱国还给记者举例,说有些跟帖中提到,他装腔作势故意在任何场合都说普通话,黄爱国叹了口气说:“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我从出生到现在就是说普通话,不是到了沙洋才说的呀”;但是因为现在言论自由,对于别人的自由评价自己并不能加以任何干预。

  “我并不想成为什么新闻人物,我只想给老百姓做点实事。我也不想当什么大官了,现在我有沙洋这个平台,我就想给老百姓做点实事,我要的是老百姓心里的高兴,其他人不高兴,得罪了他们,他们要怎么说我,背后做些什么,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黄爱国非常无奈,他说,如果那些发帖的人敢留真姓名,他就会以诬陷罪起诉他们。

  “有些词汇不够朴实,有些渲染”

  记者把这篇稿子分别传给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刘建明和复旦大学新闻学教授刘海贵,请他们判断。

  他们表示,如果报道所说的都属实的话,这么优秀的人物典型,应该大胆报道。

  刘建明说:“这个人物形象并无高大全的感觉。如果黄爱国真是这样做的,就应当报道,现在敢管事,敢于批评不良现象,敢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干部太少了,我们正缺少这样的干部。问题的核心并不出在这篇报道是否肉麻,而是在于这样的干部太少。”

  两位老师同时提到,在有些词汇的运用上,记者陈述不够朴实,有些渲染,比如报道中豪言壮语比较多,被采访对象对黄爱国的溢美之词也太多,但实质内容并没多少,这些直接引语即使是完全真实的,也容易引起人们“这是吹捧阿谀”的判断,难免会产生肉麻的感觉。

  原报道词句摘选

  在沙洋,无论在大街小巷、乡镇村组,都能听到黄爱国亲民爱民的感人故事。

  一进门,他扯开嗓门喊:“天大啊,俺是你黄哥,来看你了。”一下子拉近了与农民的距离。

  “忠卫啊,天大家里的母猪下崽了没?我最近工作忙,顾不上,你帮我去看看。”今年十月底,县委书记黄爱国关切地问。当被告知“已经怀上了,大母猪有300多斤”时,黄爱国非常欣慰:“好哇,咱们不仅要替他解决困难,还要帮他发家致富!”

  “黄书记连清洁卫生都不放过,可想而知他对其它问题的认真程度,所以我们对任何工作都不敢掉以轻心!”曾集镇委书记吴海清深有体会。

  “要是黄书记早点来沙洋,我就不会落到现在这个地步!”原十里铺镇镇长陈昌新,因挪用公款60多万元赌博被判刑8年,他在监所接受采访时说,“过去对干部管理太松,我对自己要求又不严,就一步一步陷进去了。”

  “黄书记到哪都是收拾‘烂摊子’,但总能把它治理得井井有条。”十里铺镇委书记张良洪说。

  记者自述

  深入采访三年深受感动

  参与报道黄爱国,一共有五个人。何红卫、黄朝武、赵洁三位是《农民日报》的记者,何红卫是湖北站的站长。两位通讯员都来自湖北大学。

  第一作者何红卫,1964年生,在荆门长大,因为热爱新闻报道工作,1997年考入《农民日报》湖北站。

  据记者了解,何红卫一向擅长作批评性、争议性报道。

  2000年5月19日,何红卫在全国率先报道当年3月份给朱镕基总理上书“三农”问题的原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同样是在当天《农民日报》的头版位置发表这篇引起极大轰动的《一位乡党委书记的心里话》,并引发全国媒体大讨论。

  何红卫告诉记者,通过三年来的深入采访,他被黄爱国真心为老百姓办事,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事迹感动了。

  自2003年底起,他就陆续从荆门的朋友那里听说“黄爱国”这个名字,“各种场合和渠道都有人说,沙洋这个新上任的县委书记有些特别”。说他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指名道姓惩治腐败,悄无声息就一个人下乡去基层了解工作,与以前的领导完全不同,“不太符合官场潜规则”。

  “从2004年11月份开始,我自己找上门去,前往沙洋进行采访,”何红卫悉数三年来他采访的点滴,“这一次的采访持续了半个多月。后来又陆续去了几次。采访了方方面面的人,包括班子成员、乡镇干部、普通村民。”

  何红卫甚至还到荆州、沙市等外地去专门采访了黄爱国的家人,还给他远在深圳的弟弟打了电话。“有一次,我们已采访完离开荆门,听说省委巡视组到沙洋来巡视,就马上赶回荆门,对巡视组组长张德润专访了两个小时,谈谈他对沙洋和黄爱国的看法。”

  “通过接触方方面面的人,我发现,自己原来刻意来寻找的争议点居然议不起来。我接触到的人都对黄爱国好评一片。”何红卫告诉记者。

  “之所以没有在2004年和2005年将报道发出来,主要就是黄爱国本人反复对我说了解情况可以,但是最好不要报道。”何红卫当时也觉得,黄爱国其实做的也是干部该做的一些事,只是他比别人坚持原则。

  何红卫告诉记者,其实在发表这篇稿子的时候,编辑部是有不同看法的。经过编辑,字数从将近万字减为现在的不足7000字。

  业务探讨

  表扬报道怎样才能感动读者?

  学者:读者反感缘自过去写了太多的假典型

  这样一篇让参与报道者自豪的报道,为什么在网络会遭遇“滑铁卢”?网友非但没有被感动,还表现出鄙夷之情?

  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刘建明认为,造成这篇报道不能感动读者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社会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如果传媒表扬了一个人,很多人就是无来由地会反感。导致这种反感情绪蔓延的主要原因,过去极左年代中的典型报道盛行假、大、空,那些为了某种目的虚构的报道手段深深地伤害了人们对典型报道的信任。现在哪怕出现真实的报道,人们也会认为,这是假的。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责任不在于媒体,也不在于被报道的对象,更不在于受众,而在于过去假典型报道的思维惯性。要克服它,要靠时间。

  A14-15版文/图:

  均据《青年周末》报道

  图:

  工作中大刀阔斧的黄爱国面对网络争议也颇觉无奈。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黄爱国 | 何红卫 | 焦裕禄 | 人物 | 黄作秀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