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生命的乱码让这对连体婴儿血肉相连,彼此成为对方身体的一部分。经过3个月漫长的等待,昨日在重庆新桥医院进行的一台手术将他们的身体彻底分离,却无法割离他们紧密相连的人生……
兄弟凝望
感受决定命运的时刻
清晨6时40分,当很多人都在睡梦时,和衣而卧的陈思利从床上一跃而起,开始洗漱。
8时15分,麻醉科的护士用推床把两个小家伙推了出来。见两个小家伙吸引了这么多媒体的镜头,护士阿姨们都叫他们“小明星”。也许是预感到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即将到来,两人同时把眼睛睁开。他们互相凝望,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长……
兄弟俩被送进了10楼手术室。医务人员将他们洗得干干净净,甚至连手指脚趾缝都“一尘不染”。在9楼监控室,陈思利和林彩英从监控画面上看到,在麻醉气体的作用下,两个孩子慢慢闭上了眼睛。由于实在不忍心看儿子手术的画面,夫妻俩不久又一前一后走出了监控室。
爱子心切
焦急妻子不满丈夫埋怨
在手术室里,真正考验医生的时刻到了。上午9时过,在进行深静脉穿刺时,由于孩子比细铜丝还细的血管痉挛,穿刺不成功。9时30分,心血管外科主任肖颖彬教授在孩子的静脉血管处切开一个小切口,戴上放大镜,成功地把针头穿进了直径不到2毫米的血管当中。加上胃管、尿管、接好了心电监护仪和呼吸机等,20条管线有序地遍布连体儿的全身,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此时一直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的林彩英得知孩子第一次深静脉穿刺不成功,心疼儿子的她一下子哭了出来。“你现在就承受不了,万一有什么意外咋个得了?”陈思利对妻子说。“我不要你说!”面对丈夫的埋怨,林彩英哭着冲进了厕所。半晌,才红着眼睛走了出来,夫妻俩相对无言。记者发现,陈思利遇事习惯一个人作决定,并承担后果,往往对妻子缺少解释和沟通,这也是林彩英不满意丈夫的地方。不过在争执之后,两人又坐回9楼监控室门口继续等待消息。
一分为二
共用肝脏纳入两副身躯
当所有的术前准备结束之后,11时50分,手术的专家组立即实施分离手术。
肝胆外科主任梁平教授拿起激光刀划开两个孩子娇嫩的皮肤,终于,他们“共用”的肝脏展现在了众人眼前。暗红色的肝脏充满了弹性,连接厚度达8厘米,切开后断面大,胆道系统交错不清,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医生将肝脏轻轻提起,用手在下面仔细摸索,不一会儿两个紫色的胆囊露了出来,这对连体婴儿有两个独立的胆道系统,手术难度比预期的要小一些。
借鉴前两例连体婴儿分离的经验,再加上术前精心的准备,专家们立即选择了一套最优的手术方案--“局部阻断无血离肝法”。肝脏中线两侧分别用一根阻断带扎紧止血,一把电刀从中线附近轻轻划了下来,电刀过处,周围组织被烧成了红黑色。仅用了4分钟的时间,肝脏被一分为二。其中55%归哥哥,45%归弟弟。随后医生轻柔而准确地结扎每一根细小的血管、胆管,防止坏死脱落而造成大出血和致命的胆管瘘。随后医生将这对连体儿剩余的相连组织进行了分离。13时55分,这对连在一起生活了三个月的连体婴儿被彻底分开,他们拥有了各自的身躯,被专家分别放在两个手术床上。
此时两个宝宝胸腹部的缺损部分长15厘米、宽8厘米,关闭起来非常困难。在住院之初儿科的医护人员每天会拉着这两个宝宝的身子,进行腹壁的拉长锻炼,让这部分的皮肤更松弛。在医生的精心缝合下,两个宝宝的胸腔腹腔成功关闭,没有对呼吸造成大的影响。
而此时在手术室外的陈思利由于疲惫不堪,已经歪倒在椅子上睡着了。
三个月来
小兄弟首次仰卧病床
在新桥医院10多个科室、30余名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耗时3个小时10分钟手术结束。16时10分,8楼心血管外科监护病房外的手术专用电梯缓缓打开,医生将小哥俩放在一张床上推出了手术室。哥哥睡床头,弟弟睡床尾,三个月来两人第一次以仰卧的姿势躺在病床上。此时陈思利和林彩英的脸上没有笑容,他们知道手术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今后孩子还将面对手术期感染、出血、器官衰竭、营养等各个关口。为了报答给孩子新生命的新桥医院,陈思利决定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取名陈新、陈桥。对于这个家庭的将来,他很有主见,准备孩子出院后让祖母在老家先带一阵子,等稍微大一点了再接到重庆,以便能让他们健康成长。
目前这对接受了分离手术的连体宝宝,生命体征平稳,一周后才能脱离生命危险。 本报记者 刘瑶
背景介绍:连体儿是先天性多发畸形双胎儿,发病率为5万分之一至8万分之一,胸腹连体儿仅占其中29%,这种连体儿胸腹联通,多种脏器相连,国际上惯用牺牲一个保全另一个的手术方法,但死亡率高达99%以上。
|